当安宫牛黄丸在智能化产线上如珠落玉盘,当京制牛黄解毒片被精确灌装,当阿胶块在晾胶床沉淀养分……2025年开年以来,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科技公司)生产线上一派繁忙图景,恰似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的“醒春药方”。
中药材供应跑在时间前面
早春二月,大地在慢慢醒来。吉林、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浙江,在同仁堂科技公司这条绵延数千公里的中药材种植带上,萌发着勃勃生机。“作为制药源头,种植公司工作必须跑在时间前面。”同仁堂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拥有规范化种植基地8万余亩,涉及品种近百个。
开年以来,各种植公司梳理交货药材品种,统筹产新、收储、加工以及质量提升关键工作。安徽公司是牡丹皮、白术、白芍、麦冬、泽泻、川芎等道地药材产区,且临近亳州、铜陵、四川三大药材产地,该公司抢抓市场机遇,加快品种缴库进度,加快拣选备货,为中成药生产备足“粮食”。
“充足供应的前提必须质量过硬。”同仁堂科技公司质量负责人表示,各种植公司坚持“零缺陷”质量管理要求,确保药材品质与安全,品种负责人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全流程跟踪种植过程。
同仁堂的知名品种感冒清热颗粒中,荆芥是“灵魂般”的存在,作为该品种的主要种植方,河北公司为药材品质设置“双重”把关——在验收现场,先对药材外观与水分进行检测,初步检测合格后,再送往专业检测机构进行全面体检。
多品类生产有序衔接
四方药材汇聚,位于“北京——玉田”生产轴心的各处车间一派机器轰鸣景象,安宫牛黄丸、六味地黄丸、西黄丸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京制牛黄解毒片、愈风宁心片、丹七片,在生产线上有节奏地律动;补血的阿胶块经纯净水擦拭,躺在晾胶床上泛出乌黑油亮的色泽,经“三闷三晾”达到质量标准后,走上消费者的滋补食单。
开年以来,消费市场既有抗感用药需求,又有滋补养生需求,叠加元旦、春节消费需求,产品种类多、剂型多、规格多,对同仁堂科技公司的摆布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仁堂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生产板块根据需求,提前布局规划,做好各类原材料、包材的采购储备工作。药材检验、炮制、提取、制药各工序有效衔接,为应季品种、市场急需品种开辟绿色通道,优先供应药材,安排生产排期与质量检测。“当生产中出现难点卡点,各类技能小组承担攻关任务,确保产线各个环节高效运转。”同仁堂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道。
智能化让生产“如虎添翼”
在冲击一季度“开门红”的过程中,同仁堂科技公司不断加大设备升级改造投入,提升产线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药丸灌入药瓶时,有时粉尘会遮蔽电子眼,导致数粒不准。”车间负责人表示,通过引入圆瓶灌装数粒,将红外线电眼检测与脉冲动态扫描相结合,提升了装瓶精准度,仅此一项革新,预计就可将产能提升近50%。此外,家庭应对感冒常用药品“感冒清热颗粒”新包装产线也在稳步推进,目前已完成三批物料的试产,待投用后可进一步提高该品种的生产效率与产能。
在几百公里外的河北玉田,同仁堂科技公司的智能化设备带来的变化直观可见。在同仁堂阿胶系列产品的生产基地,企业建立了“食品订单排期管理系统”,将销售、生产、仓储等各部门紧密相连——销售团队在接到订单的同时,系统自动“下单”并推送至生产部门,生产计划随之精准排布,仓储部门也能同步收到通知,提前做好物料调配和库存管理。
生产数据“驾驶舱”的上线,更是让生产“如虎添翼”,操作人员只需轻点屏幕,生产进度、车间运行状态、质量检测结果、物料与耗能状态等关键数据便可一键生成,更为关键的是,不同业务板块的工作人员可及时开展会商,在这里跨部门协作的难题,只需要一块屏便可实现。
□本报记者 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