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全市首个“家门口”智慧就业平台,劳动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智慧化精准就业服务;清华附中、中关村三小等5所市级名校签约落地,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2024年大兴区聚焦“七有”“五性”,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前,记者从大兴区获悉,2025年,大兴区将努力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全力打造宜居宜业永兴之城。
“小小孩”托位数增至3546个
“上门服务也一年多了,我对他们真是挺感激、挺满意的,工作人员小贾来了总是开导我,陪我聊天,我看见她就高兴。”吕清涛阿姨说。吕清涛是大兴区泰和园一里驿站签约的基本养老服务对象之一,驿站每周都会上门提供理发、代买代办等老人需要的服务。
这是大兴区不断完善养老服务机制、构建多元养老服务格局的一个缩影。以区域内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大兴区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和“老老人”问题,全力做好统筹规划、监督管理、服务保障和市场激励工作,不断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老老人”线上体检系统实现全覆盖,区级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建成亮相。
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期盼,大兴区把市民群众关注的教育、医疗、托幼、居住等事项当成“心头大事”。首个国家部委直属职业大学开校办学,建设5所学校,补充学位2760个。加快推动3家医院规划建设,建成全区首家互联网医院,异地在兴就医全面打通实时结算。“小小孩”托位数增至3546个,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7477套。
2025年,大兴区将加快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新建3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确保北京第四实验学校如期开学,新增学位2880个。依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优质资源,深化区域医联体建设,推动医疗服务能力提质增效。
加速建设航空新城
冬日清晨,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大兴片区国际航空总部园内,随着工人有序作业,一扇扇玻璃窗正逐渐安装到外立面上。新的一年,这片由宇宙星河布局而成的产业园将落成,领航区域发展。
记者了解到,大兴区正高品质建设航空新城,大兴机场滞洪工程二期、礼贤站TOD等多个项目推进建设,北京第四实验学校项目(东区)结构封顶,拉动投资保持百亿强度,成功跻身全市重点产业集聚区。与国际航空总部园同步推进建设的国际再生医学产业园目前正处于装饰装修及机电安装施工阶段,外立面施工已完成;在国际医疗器械产业园内,11栋厂房楼加紧建设,外墙条板安装完成80%,屋面施工完成65%,未来将成为全球医疗器械产业服务和创新的前沿窗口;大兴机场滞洪工程二期、退水闸及分洪闸水工结构等正在加紧建设中。同样与“绿”同行的中央公园已完成竣工验收,进入养护期,完成苗木防寒养护措施,蕴藏绿色能量。
2025年,大兴区将提速航空新城建设,确保非保税物流区公共库等重点项目开工上马,确保大兴机场滞洪工程二期具备防洪能力,静嘉南路、兴礼街推进建设,一批产业载体拔地而起,交通路网四通八达,配套服务日益完备,一座世界级航空城正加速崛起。
大兴新城西片区将打造“河畔花园 永兴之城”
2025年,大兴区将紧抓首都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新机遇,全力以赴推进“花园城市”建设,致力于将大兴新城西片区塑造成为“河畔花园,永兴之城”。
大兴新城西片区涉及7个村、4545户。大兴区首次创新“先建后迁”模式,截至目前,178万平方米安置房已全面封顶。聚焦“京雄战略新节点,产城融合新典范”定位,将“西片区”开发建设与生物医药基地扩区、新城核心区升级改造等一体化提升。最大化发挥轨道交通的带动效应,通过轨道线路和轨道站点,打造产城融合高能量生活圈。
未来,大兴新城西片区将成为“河畔花园 永兴之城”。规划公园绿地面积220公顷,人均绿地面积22平方米,具有极高的“含绿量”。目前已启动“三大公园”绿心联通建设,加速永定河、小龙河、念坛河湖三大水系交错环绕、沿岸升级,“一城绿色半城水,百业繁荣万户兴”的大兴画卷徐徐展开。
□本报记者 孙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