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宗晓畅 孙艳) 1月12日上午,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我是委员”集体采访活动。11位委员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联系群众履职为民”“画好最大同心圆”三个主题,接受媒体记者采访。
委员就在身边
把协商平台搭建到基层
党的创新理论博大精深,如何用来指导工作实践,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我是委员”集体采访活动上,市政协委员、大兴区政协主席禹学垠提出,这些年北京市政协推出的“京华议事厅 ”协商平台,拉近了委员和群众的距离,让大家感受到政协委员就在身边,为基层政协更好地服务人民、开展工作开辟了新路径。
作为一名基层政协委员,禹学垠分享了大兴区政协借助“京华议事厅” ,把政协委员动员起来,对平原地区民宿发展问题进行“把脉问诊”的生动实践。“‘京华议事厅’这种模式既能解决基层和群众的实际问题,又能拉近委员和群众的距离,让大家感受到政协离自己很近、委员就在身边,为基层政协更好地服务人民、开展工作开辟了新路径,也是我们宣传党的政策的一个好阵地。”禹学垠表示,今后,大兴区政协将在市政协指导下,依托“京华议事厅”聚政协精英、解百姓难事,把协商平台搭建到基层,把“智囊团”送到百姓“家门口”,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
发挥人工智能技术资源优势
提升助老服务能力能级
北京市政协委员、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体制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喆近几年持续关注养老问题,在“我是委员”集体采访活动中,他提出,发挥首都人工智能技术资源优势,提升助老服务能力能级,补全助老服务缺失的“拼图”。
去年,王喆提交了《关于加强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助力养老送餐的提案》。相关建议得到主管部门的重视和采纳,去年也专门召开了市政协主席年度提案办理协商会,加快推动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在去年提案基础上,今年王喆委员持续聚焦全市老龄服务资源短缺的问题。
他表示,目前,全市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远远满足不了当下需求。在他看来,北京是引领全国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AI第一城”,可以发挥技术资源优势,补全助老服务缺失的“拼图”,建议进一步摸排失能半失能老人需求,编制需求清单,引导科技创新产品解决方案。
用司法温度
守护未成年人成长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话——你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对于涉及未成年人审判而言,更是如此。”社会科学界的市政协委员刘宁,是房山区人民法院河北人民法庭庭长、审判员、四级高级法官。身为一名基层法官,在司法实践中发现问题、倾听民声,是她作为市政协委员履职的重要渠道。刘宁回忆,2024年初,她报名参加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调研,随着调研组一起感受了“少年强则国强”;参加了支持推动青少年“模拟政协”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评审之一参与了2024年北京市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交流会活动,“小委员 大提案”,让她感受到“少年智则国智”,作为市政协法治建设民主监督组成员参与调研“八五”普法落实情况,围绕未成年人普法工作提出建议。今年市两会,她带来了《关于提高青少年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的建议》。
坚守初心
“非遗”中医造福群众健康
“我是委员,我将坚守初心,凭借‘非遗’中医的专业特长,持续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声音,将他们的期望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提案与建议。”来自医药卫生界的市政协委员、何氏浩生(北京)国际中医药科学研究院院长何银萍是‘非遗’中医的传承人。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方面,过去一年,何银萍参加政协履职百余次。她不仅跟随市政协多次前往偏远地区义诊,还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免费的中医诊疗服务和健康咨询。本报记者 曹立栋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