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北京劳动者之歌
3上一版  下一版4
 
扎根一线的“双师”型技术先锋
当好为企服务“店小二”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5年1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扎根一线的“双师”型技术先锋
——记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大型养路机械运用检修段工队长刘佳杰
 

他坚守一线,潜心钻研,苦练业务技能,熟记各项规章,成功蜕变为一名“双师”型技术人员。他凝聚团队力量,秉持求真务实的态度,锐意创新,为铁路运输安全保驾护航。今年34岁的刘佳杰,作为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大型养路机械运用检修段线路检测车间综合巡检二工队工队长,凭借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从一名普通的大机司机华丽转身为工队长,并荣获2024年首都劳动奖章,用青春与汗水书写着铁路职工的奋斗华章。

努力成为“双师”型技术人才

2013年,刘佳杰开始从事铁路工作,被安排到线路打磨车间见习。初见100多米长的钢轨打磨车,他就被车辆独特的外观和精密的构造深深吸引。看着眼前的“钢铁巨兽”,刘佳杰暗下决心,在大型养路机械运用检修工作岗位上展现一番作为。作为一名电气专业大学生,为尽快适应工作,他一边向实战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请教,一边对着机械车图纸苦学技能,练好基本功。

“记得在一次施工中,天窗封闭点即将结束,工队机械车的工作装置突然出现故障,无法继续使用。如果不能紧急修复,将直接影响线路开通,后果十分严重。”刘佳杰回忆,当时他在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到机械车前,根据故障现象,结合图纸和以往经验快速排查。在对机械车各部位进行逐一确认后,刘佳杰和同事最终找到了故障部位,并迅速更换了损坏配件。

在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同事的帮助下,刘佳杰逐渐成为车间解决设备故障的能手,并先后通过了工程师和技师专业职称考试,成为单位少有的“双师”型技术人才。

国铁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大机运检段每年举办的各类技术比武,既是检验职工业务水平的“试金石”,也是展现职工精神风貌的“练兵场”。参加技术比武和各路高手一较高低,成为刘佳杰的下一个目标。“定下目标之后,我就全力以赴!”刘佳杰说,备战技术比武那段时间,在宿营车的会议室、宿舍间和机械车上,他都会拿着厚厚的《规章》学习,并对照机械车技术资料操作练习。遇到背诵卡壳、操作不顺时,他就会反复地朗读、练习,直到将规章条款背得滚瓜烂熟,将设备操作运用得熟练顺畅。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刘佳杰取得了该段技术比武防护员组别第一名的佳绩,并在集团公司技术比武中发挥出色,取得大型养路机械司机组别第六名的佳绩。

着力提升团队综合能力

2018年,刘佳杰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优秀的业务能力,成为该段第一批挂职工队长,2022年成为挂职车间副主任,2023年在挂职锻炼考核中脱颖而出,担任了线路检测车间综合巡检工队的工队长。

“一个人强不算强,一支队伍强才是真强。”刘佳杰说,当上挂职工队长后,他不断加强工队职工安全教育,通过每日一题活动,将技术规章和标准化作业流程进一步分解;在交班会上讲解提问,并对每日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通过不断总结分析,增强了工队整体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

成为综合巡检工队长以来,刘佳杰始终秉持“团结协作,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勇攀高峰”的工作理念,带领班组职工不断提升岗位技能,增强业务本领,并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带领职工上标准岗、说标准语、干标准活,打造标准化建设标杆班组。

“GX-160型综合巡检车是我们近年来新引进的设备,担负着集团公司管内高铁线路、客运专线以及普速线路工务、供电、电务设备状态检测和线路巡查任务。”刘佳杰介绍,该车辆作业时速最高达到160公里,较以往大型养路机械设备运行速度增加了一倍,驾驶操作方式也发生较大变化。为确保行车安全,他从出车前车辆走行状态检查、制动装置工作情况确认、车辆停启简略试验等方面不断实践探索,先后总结出综合巡检车“动车前六指认确认法”“盘形制动六步检查法”等具有标准化作业指导意义的行车安全特色作业法,有效保障了综合巡检车行车安全,并在全段得到推广。

刘佳杰对照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要求,组织班组职工每次出乘任务前仔细研判安全风险,逐项逐条制定应对措施。结合巡检任务量、运行径路点、沿途停车站等实际情况,制定“一日一案”并运用列车运行监控装置模拟线路运行,确保达到“安全关键一口清、线路状况心中明”。在他的带领下,工队出色地完成了北京局管内普速和高铁等线路巡检任务,年均巡检线路4万多公里,巡检总里程达13万公里,被集团公司授予了2023年度“毛泽东号”式班组荣誉称号。

坚守一线工作岗位十多年来,刘佳杰将安全责任扛在肩上、记在心中,带领技术攻关团队解决设备大小故障共计700余次,其中应急处理故障16次,有力保障了大型养路机械施工作业安全正点。他还针对巡检车结构特点提炼总结先进工作法,累计安全出乘300余次,带领工队完成巡检任务达12万余公里,为谱写交通强国铁路篇章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本报记者 宗晓畅 通讯员 牛贝贝 范喆 秦学明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