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全时驿站,我们就算工作再晚,也不用为找不到休息的地方发愁了。”一位外卖配送员说道。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日,还是寒风凛冽的冬夜,朝阳区劲松街道打造的全时驿站24小时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敞开大门。
走进磨房北里社区的全时驿站,整洁有序的环境和别具特色的文化墙立刻让人眼前一亮。这里不仅配备了休息座椅、热水壶、充电插座等基础设施,还提供了雨具、打气筒、急救箱等贴心服务。充分考虑到女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的特殊需求,驿站还设有女性关爱用品专区。来自不同行业的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相聚一堂,这里不仅是他们短暂休憩的避风港,更是慰藉心灵的温馨家园。
据了解,劲松街道秉持“就近就便、共建共享、好用实用”原则,精心挑选物业大厅、酒店前台、24小时餐饮店、小区岗亭及街边设施等易于寻找的地点,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提供可以随时休息、充电、补给的暖心空间。
在推动驿站建设过程中,劲松街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依托党建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单位共同参与,构建了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社会支持的良好共建共治共享模式,不仅显著提升了服务效率,还极大地增强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截至目前,劲松街道已建成21处驿站,涵盖18处全时驿站及工会暖心驿站、中国职工服务集团工会驿站、党群双中心暖心驿站等多类型站点。为进一步满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需求,该街道还将积极摸排友好商户,争取推出更多服务项目,将这份关爱与便利延伸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本报记者 刘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