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猿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猿力科技”)党委书记、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程群团结带领公司2000多名党员打造出“三维三网”党建工作法,将业务、科技、责任三个维度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构建制度化、流动式、专题型三张学习网,创新探索数字时代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新方式。
作为一名教育科技工作者,程群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在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聚焦教育数字化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教育科技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上实现全球引领发展,助力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2024年,程群荣获首都劳动奖章。
非公党建出实效
党建与业务融合互促发展
职工分布在全国20多个城市、公司内2000多名党员平均年龄仅为29岁、弹性上下班……职工年轻化、集中度低、上班时间灵活等因素,是“两新”组织开展党建工作面临的共同难题,也是猿力科技等科技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作为一名有着20年党龄的党员,在上级党组织和公司全体党员的信任支持下,程群被选为公司党委书记。
“企业党建绝不仅仅是党务工作,要让党建与业务真正融合,必须结合企业特点、业务特色,在企业稳定发展和引领发展的关键点上实现突破,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程群将“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目标和指引。
在实际工作中,猿力科技党委发起设立了政策研究院和技术研究院,党委成为公司广大党员了解政策、理解政策、用好政策的“助手”,业务发展与国家战略要求实现高度一致,日常党建也有了创新抓手。发挥数字化优势,程群牵头搭建了VR党建厅,建立了10个党建流动学习站,制作了一系列短视频、手办、表情包,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党建工作。
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朝阳园党工委的指导下,程群团结带领公司2000余名党员创新探索出了“三维三网”党建工作法,将业务、科技、责任三个维度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构建制度化、流动式、专题型三张学习网。“三维三网”党建工作法入选北京新经济组织党建优秀案例,获评北京市“两新”组织“党建强、发展强”党建品牌项目。
如今,党员和职工快速成长、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生态已经在猿力科技形成。公司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干事创业热情被激活,党员们的工作成绩受到认可,数百名基层党员逐步成长走上管理岗位。
此外,在积极融入中关村科技园区朝阳园党建工作体系的过程中,猿力科技公司党委成为朝阳园“数链先锋”产业党建联盟首批理事成员单位,并发挥头部企业带动作用,推动实现以高质量党建工作引领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自主研发强创新
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引领全球
作为一名教育科技工作者,程群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在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程群和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同事,充分结合我国的教育数据优势、用户体量优势,率先构建全球最广域的教育知识图谱,为人才培养打造智能“知识导航地图”,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创新突破。
这些自主创新技术已被应用于飞象课堂、飞象智能作业等产品服务,目前已在全国3000余所学校实现常态化应用,惠及200多万名学生,成为这些学校应用最广泛的人工智能产品服务之一。
程群介绍说,目前,“人工智能+教育”正朝着纵深方向发展,猿力科技自研建设了教育领域大模型,并逐步在作业、自习、答疑等多个教育核心场景落地应用,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有效助力。同时,聚焦知识图谱、自然语言理解、大模型等相关前沿科技领域,猿力科技人工智能研究院设立了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与知名高校开展人才联合培养。目前,团队开发的多项人工智能技术在垂直领域位居全球领先水平,助力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企业发展重责任
数字化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一位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区的小男孩,因为长期住校,和父母聚少离多,性格有点孤僻,还总爱惹点小麻烦。在他的学校,85%以上的孩子都来自周边农牧区,不少孩子都存在同样的情况,但是学校缺少专业心理教师来引导教育。
北京市朝阳区相关部门调研了解情况后,决定与猿力科技合作,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为学校提供优质的心理课程资源。不到一个学期时间,这个小男孩学会了调节情绪,交到了很多新朋友,成绩也有很大进步。
“我们与朝阳区创新合作,为北京市对口帮扶的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学校提供高质量数字课程资源。”程群介绍说,依托全国一流教师提供的优质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教学平台,通过智能“双师模式”,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实现“名师—云—学生”的跨时空联结,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可及。这一“政企学协同+数字赋能”的新模式得到各方认可。在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中,这一模式被认为是“走出了推动乡村教育资源均衡可及的新路子,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被评为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演进。”程群表示,未来,他将继续把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有机融合,通过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有效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本报记者 刘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