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约厦门的好友一起喝茶,因为时间充足,选了乘公交车。在公交车站等车时闲着远眺,青山白云蓝天格外养眼,平时习惯蜗居于一室,久久才出一次门的我,看到这样色泽分明的眼前美景,一时竟恍了神。
原本就是喜静不爱动的性格,自从重新开始写文章后,出门的次数更是少了,更别说是去另一座城市了。偶尔的像这样的外出,大多也是因为有想见的人,有需要当面聊的事儿。
想起二十多岁时,那时候在深圳打工,周末双休大多安排得满满当当,多姿多彩的。骑半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到图书馆看书,约三两好友附近寻小吃爬远山,更多的时候,则是在路上——独自一人背着背包,坐着便宜的城市大巴,以自己所在的深圳为中心点,往周边的各个城市延伸着,一次一次地独自前往那些陌生的城市,一座一座的城市打着卡。
现在想想,那时候那么热情的去一座座城市的理由是什么呢?那么年轻,那么好的年纪,去一座城市又需要什么理由呢,如果真要有,轻轻一念便是一长串吧:大好的时光呆在宿舍真是浪费光阴又无聊,去看看陌生的城市,去看看不同的风景,去尝一尝那些久闻其名的深巷小吃……多好啊!
年轻也真正是好,心动便就有了行动,况且到那些城市的路都不远,行囊也很简单。一个人时有一个人的好,不用和谁打招呼或者商量,一念起就能出门。二十多年前,二十出头的年纪,好体力加好心情,每一次那样随兴而致的出门都能收获很多。那些陌生城市的别样风景,那些独自闲逛于繁华闹市或静谧小巷时,遇见的许多来自陌生人的善意,让即使已经人到中年的我,依然如少年时般相信着这人世间的美好与温暖。
是从什么时候不爱出门了呢?应该是成家以后吧,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有了许多的幸福也有了许多的身不由己。
刚开始成家的几年,那时候也会安排出远门,从福建到安徽,绿皮火车的年代,能顺利买到票时,从家里约辆私家车送到厦门火车站,厦门到安庆要坐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下了火车还要中转两次中巴车才能到家。没买到票时中转的城市就更多了,火车从漳州从福州出发的票都买过,到江西的南昌景德镇九江等城市中转换乘也都试过,因为对故乡至亲的想念对故乡山水的想念,即使这样多番周转折腾的回乡,也坚持着跑了好些年。后来动车开通了,二十几个小时的车程缩短到了四个多小时,再回故乡才真正便捷了许多。
只是,最近的十年,因为小弟在江苏安了家,母亲也随着他一起住,故乡的那个承载着我许多记忆与想念的家便空了,我回老家的次数少了许多,连带着渐渐地越发不爱出门了。
细数一下,近几年偶尔的出门,走进一座远的城市或者近的城市,似乎都是因为去见想见的人。远点的,与母亲的每年小聚,与要好的同学朋友久久约一次的双向奔赴。近些的,像这样的周末午后,等半个小时的城市公交,去相邻的另一座城,见好友,喝慢茶,清闲缓慢地聊天,宁静而美好。
□胡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