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旅游
3上一版  下一版4
 
游江南 迎新春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4年12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游江南 迎新春

 

我任教的老年大学放假了,跨年启程浙江。呜呜呜……火车傍晚出发,一路呼啸奔腾。第二天清早,阳光洒在如同绿毯子般的梯田和白墙黛瓦的马头墙上,鱼米之乡江南初露芳容。第一次来到钟灵毓秀的温柔富贵乡——浙江,我本无意入江南,奈何江南入我心。

抵达兰溪市,路边一个宁静古朴的中国传统村落——社峰古村映入眼帘。沿着溪边缓缓进入古村,一片黛瓦白墙的徽派建筑赫然入目,不远处小桥流水人家,小鸭子在水中嬉戏,几个农妇在河边洗衣服,宛如一幅江南古韵风情画。

来到一片开阔场地,一处古建筑积庆堂至今保存完好,这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厅堂没有一处蜘蛛网,更为神奇的是天井内两个水池永远不干涸。大厅里的木质柱子如擎天柱般屹立不倒,撑起了整个建筑,精美的木雕和砖雕相映成趣,岁月的沉淀得以让后人窥见历史的斑斓。老屋后面是一片绿油油的菜地,有的菜叶如同大朵的鲜花一样绽放。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白萝卜不同于北方,长得小巧玲珑,腌起来很美味!菜地边上的树木挂着橙色的果子……一派优美的田园风光!

入住古村,在顶楼俯瞰窗外的古村美景,脱去一天的疲惫,酣然入梦。

游埠古镇,品美食

一大早,天还不亮,公鸡便打鸣了,小鸟儿也叽叽喳喳叫起来。行驶了20多公里,来到游埠古镇。此时古镇已经宾客如云,热闹非凡,店铺都座无虚席,原来喝早茶已经成为当地居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一笼笼热气腾腾的江南小吃五颜六色、琳琅满目,真为这里的烟火气着迷。我还亲眼目睹了网红小吃落沉子,厨师用筷子在蛋黄上小心翼翼地戳一个小洞,再熟练的把肉馅从洞里塞进蛋黄,蛋黄依然完整,可真是一项绝活啊!水烧开,再用慢火炖一会儿,肉沉子便会浮到水面,瓷白如玉、香气怡人。

登上阁楼,古老的木桌上摆着一个套着竹编的保温壶,很精巧,还有白瓷缸,里面装着花茶。仰望天井,天色已经渐渐明亮起来。目光移到对面黛瓦,环顾四周,旁边有芭蕉倚在墙角。低头看着茶碗里飘着几朵香飘四溢的茉莉花,喝上一口热气腾腾的茶,真是享受生活啊!落沉子先端上来了,就着美味汤汁品尝着如鹅蛋般大的肉沉子,蛋清裹着蛋黄,蛋黄裹着肉馅,口感十分醇厚,真乃神品啊!然后特色小吃鸡子粿又端上来了,它是将鸡蛋、肉沫、葱花灌进饼里生煎,出锅香喷喷地滴着油,皮薄如纸、酥脆可口,肉馅鲜嫩滑口,令人回味无穷!接下来的美食是凤凰蛋,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金华兰溪,与随从走散了,又饿又乏,只好在路旁一个农家歇脚讨东西充饥,农妇家贫如洗,便从鸡窝里掏出几个蛋在水里煮。没想到,乾隆越吃越香,随即赐名“凤凰蛋”(因鸡蛋里的雏鸡已经成形或半成形,古人又把鸡称作“凤凰”)。紧接着端上来的豆腐汤圆则是将豆腐捣碎搓成丸子,塞入一粒肉丁,和一块肥肉一起煮,制成一碗点心。还有松软香脆的芝麻葱烧饼、桂花糕、小印馃……一个个美味让外地人都走不动了。

品尝美美的早茶后,漫不经心的在古镇上溜达,游人被丰富的古代人文景观和完好的古代建筑包围。一砖一瓦,让人感受到时光在这里留下的浓烈痕迹。其中一家满屋精美的竹编赫然入目,有竹筐、竹篮、竹包、竹篓、竹扇等各种竹子编织物应有尽有,是古镇的网红店。继续前行,看到游埠酱坊,走进院子,发现一缸缸酱油盖着大号竹编斗笠,原来酱油是这样酿造的……斑驳的石板古街和飞檐翘角的古宅,还有鳞次栉比的当铺,整个古镇如同一座富有生命力的博物馆。来到古镇尽头,回首已是人山人海,停车场也挤满了车辆。浙江四大千年古镇之一的游埠古镇果然名不虚传!

处处皆景,装下四季的中式小院

启程前往下一站——兰溪博物馆。博物馆正门旁侧一个黛瓦白墙的建筑前,几个醒目的大字“芥子园”引人注目,猜想这与最初学国画时常用的《芥子园画谱》有何关系呢?进入古香古色的园子,眼前亭台楼阁、山石倒影在清澈的湖水中,优雅不俗,各种花草树木名目繁多,宛如苏州园林!长廊的每个门迥然不同,有壶形、圆形、葫芦形、花形、长方形……曲径通幽,沿着石子铺就的香径步行,透过轻巧玲珑的门,院中的多姿多彩映入眼帘。虽然没有富丽堂皇,但这一花一草一木却不由得让人心静。还有走廊的墙上留出的窗将院中的一处景致变作诗情画意,雕花窗棂也形态各异,有菱形、扇形、八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花形、树叶形……门两边的窗子也不对称,窗花图案也各式各样:有兰花、梅花……房屋的门和走廊的柱子是木制的,门上的雕花图案也各不相同。真是处处皆景,引人入胜啊!

庭院蕴藏着人们的无限情思,由庭院衍生出来的庭院诗词、庭院绘画、庭院小说、庭院戏曲等庭院艺术,共同构成了令人魂牵梦绕的中国古代士大夫生活美学。一年四季的美景都被装进中国小院里,正如宋人笔下描绘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中国庭院走的是心,是中国人的灵魂居所,一砖一瓦诠释了匠人精神,倾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安抚了人们的心灵。我始终觉得,最美的院子在中国。住在中国人的小院子里,过中国人的小日子,真是神仙一样的幸福啊!

走出园子,继续探索博物馆。来到李渔展厅,了解到兰溪自古以来文化底蕴深厚,悠久的历史,繁荣的经济,灿烂的文化,使兰溪地区文风蕴藉、人杰辈出,李渔便是其中之一,作为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家、戏剧家、美学家、园林大师,他有着“东方莎士比亚”和“世界戏剧大师”的美誉,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文化瑰宝。兰溪芥子园就是为怀念李渔而建。李渔说:“平生绝技有二,一则辨审音乐,一则置造园亭。”他先后建造了兰溪的伊园,金陵(今南京)的芥子园,杭州的层园,北京的半亩园,甘州(今甘肃张掖市)的侯府花园和五凤楼等。李渔倡编并作序的《芥子园画传》(即如今的《芥子园画谱》)在南京芥子园诞生,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中国传统画技法基础,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是我国第一部中国画临摹范本,至今已有300多年,刊印版本之多为美术出版物之最,国画大师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张大千等都从临摹它起步,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岁月沉香,老宅故事多

揭开了芥子园的神秘面纱后,在一家地道的兰溪餐馆吃了一道兰溪名菜——落汤青烧窝。落汤青也叫大仙菜,因生于兰溪的黄大仙用此菜治病救人而得名。大仙菜焯水,冷水洗净后,切碎挤去汁水绿油油的,五花肉切丁,盐卤豆腐干切丁,用猪油把三样菜混合炒熟成馅,如同薄纱的豆腐皮切成方块,包入馅料成条状,热锅过油,排入烧窝,煎两面金黄出锅,配上剁红椒,外酥里脆,是不错的下酒好菜。

饭后路过中国兰花村,得知这里以前家家卖兰花。发现每家的大门、牌匾、外墙、院落、房屋都截然不同,散发出独特魅力,除了白墙黛瓦,有的外墙还做成了长城样式的城墙,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下午来到远近闻名的诸葛村转转,发现这里家家户户贴着红色春联,很是喜庆。有别于其他地方的春联,他们的春联不是长条状,而是长方形红纸,七言分两行写:右边大门贴上联,右边四个字,左边三个字,从右往左念,旁边紧挨着一小条幅红纸,写着“迎春接福”;左边大门上贴下联,左边四个字,右边三个字,从左往右念,旁边也紧贴着一小条幅红纸,和右门小条幅对称,写着“开门大吉”。在村落胡同辗转迂回,眼前一片开阔的湖面。拾级而上俯瞰,村中美景一览无遗。

天色已晚,回到古村,老屋和街道的大红灯笼、宫灯、中国结灯和树上五颜六色的彩灯瞬间点燃,映在湖面上流光溢彩,连小巷里也亮起了灯。夜晚的古村极其安静,仿佛睡美人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转天到永昌老街吃了个早餐。一夜喜雨过后,老宅在蓝天的映照下,仿佛焕发了昔日风采。旁边有个老人坐在小马扎上晒太阳,她静静地望向熟悉的老屋,守着一砖一瓦,阳光洒在她慈祥和蔼的面庞上,时间仿佛凝固了,与大城市每天赶火车般匆匆忙忙的快节奏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时光知味,岁月沉香,斑驳的马头墙和石阶,古老的木头柱子、木质阁楼和木板楼梯,仿佛在诉说着老宅的故事。美妙的乐声开始在古香古色的房屋上方飘扬,余音绕梁。

□杜一璠 文/图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