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近10年来,无论在哪个岗位,中建三局北京公司直属分公司物资部副经理唐海波都坚持原则、勤勤恳恳、奉献担当,做事让人放心。每当提到他的名字,熟悉的人都会联想到“踏实、真诚、活力”。
严谨地去完善每一个细节
2015年的夏天,刚刚迈出大学校门的唐海波,在同期入职通州10片安置房项目的新职工里,并不算是最出众的,但一定是最较真的。有一次,在核对材料价格时,由于运算逻辑差异导致小数部分无法交圈,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唐海波仍然坚持找出了问题所在。
在施工现场巡检期间,当发现不同地块存在周转材料混用时,唐海波第一时间想到这对后期材料消耗考核和成本分析会造成很大影响。当被问到“周转材料本身就是循环使用,那么较真干什么?”他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坚持完善内部调拨手续。
这样的案例还有许多,唐海波认为,物资管理是一项注重数据逻辑性的工作,一个错误的习惯在“量”和“价”的叠加下,迟早会被无限放大。
无论是计划、验收、消耗、结算,对待每项基础业务,唐海波都抱着120%的专注与严谨,去完善每一个细节。后来,他的技能导师调离项目后,他成为了这个特大型住宅项目的物资负责人,而这种工作习惯在他身上一直在延续着。
由于群体性住宅的分期建设,不同地块之间进度差异较大,主体结构和装修材料同期进场,让唐海波一时间有些应接不暇,但他迅速调整工作状态,积极联动生产部门和物资分供方,做好材料进退场的统筹规划,顺利保障20余类主材、辅材有序进场,确保工程各项节点顺利达成。
在不同岗位历练成长
2018年春,唐海波调入公司机关。期间,他参与承办中建三局华北地区首届物资分供方大会,牵头物资集中采购、专项招标和项目钢筋需求调度,日接百余个电话已是常态,还参与开发首个物资系统自建平台——物资管控平台,且沿用至今。在公司的信任和自身的努力下,他也顺利通过公司后备中层干部竞聘。
采访间,唐海波回忆道:“当时,面对工作岗位的转变,很多工作无法迅速上手,只能花费大量时间去了解各个项目的情况。”也正是这一年,他感受到了效率的重要性——谁能找到科学的工作方法,在同等时间里办成更多工作,谁就能顺应潮流、不断进步。
2019年,唐海波又来到基层历练,在兼职小红门项目、四惠鲁能等项目物资管理工作的同时,还主动承担起部分项目的党群工作。正是这些工作经历,让他在后续的项目管理方面有了新的见解。公司里年长的前辈们每每提起他时都会说:“海波用行动打破了我们对年轻人的刻板印象。”
2020-2022年期间,唐海波主动在春节期间全程带班。无论是项目各区域消杀、物资采购还是联动社区值班值守,他都能以身作则,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同事。
提高过程管理精细度
最近4年是物资系统积分制推行的4年,而建立科学公正的考核环境、促进职工比学赶超、提高过程管理精细度,一直都是唐海波追求的目标。他认为,每项工作都可以从制度建设、培训交底、过程监督、结果运用4个环节着手,再叠加一系列促进效能提升的工作模式和数据模型,不断提炼分公司层级规范统一的标化载体。
常有兄弟单位的同事问道:“你们分公司的项目又多、管得又细,每天忙得过来吗?”唐海波总是会以“s=v×t”的物理公式来回答:“你用创造力把v加快,再用行动力把t延长,s 然就是别人的好几倍。”
如今,面对日益多元的项目业态和人才需求,唐海波仍在全力以赴帮助每一名物资同事进步,帮助年轻职工成长。
浩瀚星辰,路途璀璨。唐海波说,希望自己能够携手团队成员,在平凡的岗位上铸就不平凡的自己。
□本报记者 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