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劳动仲裁典型案例的样本意义
工厂搬进社区助力就业
盘活存量带动增量 更好拓展发展新空间
办税缴费更便利
快递员 有了“新家”
绷紧“安全弦” 守好“岁末关”
让冰雪旅游点燃大众冬日消费热情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12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厂搬进社区助力就业

 

12月16日,位于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北辰街道湖滨路社区环城北路三段的广安晟驰制衣有限公司车间内,一排排缝纫机运转不停,裁剪、缝制、质检……一项项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人们在各自工位熟练地加工着各种服饰。(12月18日《四川工人日报》)

据报道,该企业创始人以前在沿海服装厂打拼,了解到家乡社区闲散劳动力众多、就业机会缺乏,积累经验后决定回家乡办厂。创业初期,虽遇到不少难题,但在政府有关部门和街道社区大力帮助下,工厂顺利建成开工。如今,该工厂开工近一年,已吸纳周边居民40多人在“家门口”上班,人均月收入超3500元,产品均以成品形式销往海外。

笔者以为,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工厂搬进社区里,引导一些劳动力密集型小微企业向街道社区布局,搭建居民“家门口”的就业平台,可以发挥稳就业促就业的大作用。一方面,有利于缓解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劳动力短缺问题,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社区里一些需要照顾家庭和孩子的求职者在“家门口”就业,不仅可以免去在外打工的房租、交通等费用,相当于实际增加了收入,还能照顾家庭和孩子,可谓是实实在在地赚钱顾家“两不误”。

□周家和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