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馆中发现乡愁,在会馆中发现时尚。”来自山西平遥的小张自从进入颜料会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几乎每周都想来这里坐一坐。
位于前门三里河畔的颜料会馆,占地面积约838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13平方米。该会馆早年由山西省平遥的颜料、桐油商人出资筹建,因而得名颜料会馆。2009年,又由天街集团修缮完毕,2021年获评为“北京市十大网红打卡地”,2023年4月荣获东城区首批演艺新空间认定。会馆内400年的老戏楼跨越时光,经常上演传统戏曲、展陈非遗文化体验项目,吸引众多年轻的国风爱好者。
会馆兴于明、盛于清,曾是专供同乡或同业人士在京城聚会、寄寓的场所。北京不仅是会馆文化产生的源头,也是全国会馆分布最集中的地方。近年来,为进一步推进会馆旧址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利用,北京市先后确立七个会馆旧址作为“演出进会馆”承载地,以丰富的演艺活动,打造会馆文化新空间。针对会馆的不同特色,进行“一馆一策”活化利用,使会馆各美其美,焕发新的生机。
已经有400多年历史的临汾会馆,曾一度成为民居,后经修缮重新开放,而今成为北京首家“会馆文化陈列馆”。馆内通过一系列展板和实物,生动讲述会馆与北京600多年的渊源。来自山西的游客小李表示:“走进会馆,我脑海中就浮现出当年赴京打拼的先辈们的奋斗历史。”
会馆承载着乡愁记忆,又在文物活化的过程中绽放着时代芳华,会馆旅游正引领着北京文旅的新风尚。
□本报实习记者 王辰阳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