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丰台区和义学校“天和星际馆”落成,同时挂牌成立“丰台区科学探索实验室”,将通过科普课程、沉浸式体验等多种方式,把航天科普与学校课程进行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丰台区和义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毗邻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现有在校生约1200人。作为北京十二中教育集团成员校,学校参与创新人才贯通培养项目实践,统筹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与北京师范大学、东高地科技馆、北京农林科学院分别合作开发了“数字科学家”“电子科技”“未来科学家研习营”等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该校根据人才培养需求,结合北京十二中教育集团资源、东南和学区的航天科普教育区域优势,选取航天与生活科普为切入点,着重于探索航天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比如太空种子、太空鸡蛋、太空啤酒和太空鱼等,今年在校园内建设了“一馆一园”——天和星际馆及和趣园,把科学教育与环境美化、心理健康、劳动教育相结合。
天和星际馆设有体验区、展示区和互动区,包括沉浸式太空探索实验室,以及民营火箭和民营卫星企业捐赠的部分实物展品等,分为训练中心、创新中心和探索中心。其中,训练中心以“飞向太空”“神秘太空舱”等科普课程为基本训练内容;创新中心展出有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航天器模型,及动手制作“气动火箭”“神秘太阳系”互动模型;探索中心以沉浸式体验内容为主线,融合天文科普、航天科普、航天文化等科普内容。学生使用MR设备,戴上VR眼镜,就能在这里沉浸式体验虚拟太空,了解相关航空航天知识。
七年级学生刘依晨告诉记者,在太空探索中心体验时,她感觉太阳和八大行星就在眼前,“宛如身临其境一般,看得更加真实,非常受震撼。”
和义学校校长桂成伟表示,下一步,学校将与周边校、社区联合开展科普活动,发挥好“科普”馆的普及作用,同时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课程,并积极参与市区组织开展的科普基地、科普类场馆等项目申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本报记者 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