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边磊)大慧寺文化遗产焕活研讨会近日举行,15位专家各抒己见,从不同视角提出建议和方案,为大慧寺未来发展勾勒多元路径。
大慧寺始建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现仅存大悲宝殿一座,是典型的明代大木结构。殿内存有环列于东、北、西三面墙体前的28尊彩塑泥胎造像,高约4米。彩塑背后墙壁上,有一套大型彩色连环壁画,工艺精湛,取材于《香山宝卷》故事。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慧寺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极为丰富。此次研讨会旨在深入探讨如何更好地对大慧寺进行保护和传承,希望通过集众人之智,为大慧寺的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指导与支持。
据悉,大慧寺将于近期启动文物研究修缮保护工作,后续相关文物保护单位会依据大慧寺的研究进展,适时对外公布相关成果。
本报记者 于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