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教委举办2024年北京市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工作推进会,对《北京市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进行解读,明确北京各学校将广泛开展美育实践活动,打造覆盖全员的学生艺术展演新机制。
《工作方案》提出,将充分发挥北京美育资源优势,形成贯通“启蒙——探索——创新”的美育实践模式。广泛开展学生美育实践,坚持班级、校级、区级、市级逐级推进。学校每学年至少举办2次校级展演展示活动。鼓励学校多维度、多方位、多种形式为学生搭建常态化展示平台,强化学生作为“美的创造者”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练、展相互促进,建立常展、常演、覆盖全员的艺术展演工作机制。
在本次推进会上,多个区、校介绍了落实美育浸润行动的特色做法。朝阳区教委通过实施校内外美育共育工程,构建具有朝阳特色的美育生态环境。各学校在朝阳区教科院指导下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美育教学模式,将美育贯穿在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在各学科中。普及面向人人的美育实践活动,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为学生搭建学校——学区——区——市四级美育实践育人平台。2024年共开展26项展演、展览、展示、比赛、艺术实践活动,累计服务1550校次,直接参与学生53万余人次。同时,朝阳区构建形成了从校级普惠、区级提高、总团引领到市级示范的校内外学生社团梯级发展路径,直接参与学生达23万余人,涵盖15个学区。
丰台区推出一批面向全体学生的美育浸润课程,明年将在全区铺开。同时,丰台区中小学校管乐联盟今年已经组建,目前正在筹备舞蹈、合唱、戏剧、管弦乐等项目的联盟,明年将推出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丰台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丰台区目前推出的美育活动,基本上是面向全体学生、全体学校来开展,“以学生艺术节为例,除了集体项目类展演能够辐射到所有学校的所有项目类型之外,个人项目完全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只要有特长都可以来展示。”
北京五中教育集团创新课程体系,将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紧密结合,构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跨学科课程模式,实现美育全面普及。通州区中山街小学通过校园美育节、社会实践、传统节日、美术展览及走进校外资源单位等美育实践,让每个学生都受到美的熏陶。
北京市古城中学高一学生王斯忱参加了学校合唱团,会随团到校内外演出。“高中的学习压力比初中大,但是有了合唱团后,每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心中就会浮现起合唱团同学们的笑脸,我们一起歌唱,对我是一种压力的释放。”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王攀对下一步全市学校美育工作进行部署:“我们将引导学校,将北京的社会资源作用到每一个孩子的美育素养提升中,让更多孩子站在舞台的最中央,让每个孩子都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会前,与会人员观看了以“寻美,闪闪发光的我”为主题的学生艺术节优秀节目展示。此次展示活动选取近两年学生艺术节中的优秀班级节目,通过有特色、有创意的班级合唱、班级朗诵、班级创意舞蹈以及班级情景剧等艺术形式,展现学生在班集体中发生的故事,和在健康向上的学校美育实践中对美的探索,不断成长为自信、勤劳、智慧、有理想、闪闪发光的自己。
□本报记者 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