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任洁) 记者近日从北京市教委获悉,本市将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课内课间一体化育人,激活“课间一刻钟”,激发学生成长新动能。
北京市教委、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近日在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举行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内课间一体化育人研讨会,进一步探索“课间一刻钟”改革的有效实施路径,课内课间一体化构建新型育人关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全面落实课间15分钟,引导学生自主安排课间,进行放松休息、有益社交及适量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市教委指导各区和学校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从课间的管理者走向共同参与者,通过课间时间保障充分、学生活动回归自主、教师理念和角色转变等维度,确保改革有效落实,推动构建校内新型育人关系。
会上,6节常态课、课间活动以及水木秀场展示了清华附小学生在校一日生活。据了解,清华附小将“课间一刻钟”纳入学生一日常态生活育人系统中,通过营造AI短绳赛、AI跑步场、音乐驿站、心灵驿站等多元场景,科学设计生理调整、自主游戏、学习准备三个环节,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课间活动环境,系统设计课内课间课后一体化,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在圆桌论坛中,清华附小干部、教师、家长代表及教育专家交流了如何激活“课间一刻钟”,让孩子真正“动起来、玩起来、闹起来”。
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提出,把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放在正中央,以课间供给侧的调整,更好地契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学龄人口的变化。教育系统各部门将紧密协同,实现“课间一刻钟”“量”和“质”的共同提升,促进课内课间课后一体化育人、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