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盛丽) 近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深入实施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规划 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专场。记者了解到,《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规划(2023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由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印发实施。
规划提出,到2035年将全面建成北京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深度融入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建成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突出展现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关于“保护什么”的问题,规划提出,要构建北京历史文化遗产核心价值体系,对照价值主题,明确承载各项价值的重点保护内容。在全国统一的价值体系框架指导下,从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地理生态等多元视角,系统梳理北京在中华文明历史发展脉络中的重要地位,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价值主题:北京独特的地理格局与地质特征,是东亚地区早期人地关系的杰出见证;北京是中国古代城市营建的集大成者,是见证中华文明赓续的千年古都;北京是近现代中国政体转制的伟大见证,是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首善之都;北京见证了欧亚大陆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交流与融合,是多元交流开放包容的大国之都。
关于“怎么保护”的问题,规划提出,要构建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强化系统保护,筑牢资源本底。具体来说,就是加强保护名录管理,完善保护对象体系,明确重点保护内容,动态管理保护名录。推进全面系统保护,加强不同时期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区域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加强遗存本体与自然人文环境的整体保护。统筹协调规划管控,强化国土空间规划与保护传承要求的管理衔接,妥善处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控制范围与“三区三线”的关系,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明确保护传承空间格局,确立历史文化遗产“两山一湾、两区两轴、三带多片”的总体空间格局特征,明确不同特征空间保护要求,统筹保护传承重点片区保护发展。
下一步,本市将重点加强老城、三山五园、“两轴”、三条文化带等的整体保护。加强历史建筑、传统村落、历史名园、传统地名等历史文化资源的普查、名录动态管理,形成首都当代重大建设工程名录。在做好传承利用上下功夫。以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为重点,用好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提高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