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职工大讲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箭杆河畔故事多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4年11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箭杆河畔故事多

 

箭杆河在北京域内算是条大河,发源于顺义境内。这片流域两千年前即为富足之地,形成了深厚的地域文化,延续至当代。20世纪60年代,作家刘厚明选定这里为典型环境,创作了著名话剧《箭杆河边》,此后被改编为电影,以及京剧、曲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了一代人。

河边景色美

箭杆河发源于顺义区北部的狐奴山。那里有多处巨大的泉眼,其西南麓、东北以及东面都有泉水喷出。最大的龙尾坑位于东府村,又称东府村泉,面积约有5亩,涓涓泉涌,聚而西流,后人还曾在周边筑起堤坝拦截。20世纪70年代,东府村泉还能涌出很高的水。现今东府村东北有一大坑,或是当年泉水的一角。干枯的寒冬,坑里依然结出冰面,大片芦苇茂盛,色彩金黄,煞是好看。

众多泉水汇集相聚,漫向西南,合于仇家店,形成河流,曲折南行,称为“窝头河”,俗称“漒漒河”,又称“箭杆河”,这条河拥有多个名称。至于箭杆河因何得名,有说因河道窄,有说因河道直,还有传为一箭射出的传说。总之,箭杆河之名形象地流传下来。

箭杆河岸是南来北往的通道。沿岸村庄众多,路上商旅往来,曾经还是皇家出行的御道,沿途河上架起多座石板或石梁桥。河水澄澈潆洄,两岸树木葱茏,芦苇青青,稻畦云锦,景色宜人。名胜“曲水晴涛”为顺义八景之一,既是美景,也是对河水富民的赞叹。

物产品种多

箭杆河南行至牌楼村,又有蔡家河自东北来汇。蔡家河水并不稳定,冬季少水,而夏秋之季,水量剧增,狂流奔放,并入箭杆河,流向通州境内。箭杆河两岸地势平洼,河水时有泛滥。过去有钱的人盖房用土石垫起平台,再建房屋;贫困的人只能用秫杆为墙,稻草覆屋,大水冲垮再建,这种房屋被形象地称为船瓢。

过去,箭杆河水清澈,水产丰富,鱼虾可见。鳝鱼分青、白、黄三种,箭杆河的鳝鱼最好。箭杆河产螃蟹,因腿部生毛而称毛腿蟹,味道极美,海蟹不能及。民国时每到秋季,蟹美黄肥,河边便涌动了捉蟹人,捕后销售于北平市。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京城市场卖的螃蟹,腿部两侧长有绒毛,四处乱爬。那时的人们不认海蟹,喜吃这里的河蟹。

箭杆河两岸稻田中还发现过煤,称为草煤,俗称泥炭。虽然燃烧的火焰不甚强旺,但是在荒年缺柴时,挖炭取暖,度过寒冬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植物经大地掩埋,要经多少万年才能变为煤炭,由此可见箭杆河沼泽、芦苇的历史之久。

沿箭杆河边盛产芦苇,人们巧加利用,编织出席子,形成产业。民国时,数百人家以织席为生,沿岸以牌楼、北彩、小营等村落居多。织出的席子常常销售至本县、北平及古北口外。随着技艺传承,至20世纪70年代前,牌楼村每人每天能编出一领席,价值三四块钱,个人能落几毛至一块钱,家人还会再帮衬些编笼、屉帽、编篓等小件物品,收入在当时并不算少。一条箭杆河养育了两岸人民。生活富足,人口繁衍,涵濡抚育,许多村子分化出两个,如东、西江头村,东、西乌鸡村,前、后俸伯村,前、后郝家疃村等等。

箭杆河给两岸人民带来非常丰富的物产。至清代,农作物已有麦子、玉米、高粱、谷子、豆类、白薯等粮食,还有花生、藕等经济作物。顺义稻子自古出名,分为水稻、旱稻两种,最好的是箭杆河发源处出产的。

此地曾出土有汉代的大陶仓,敞口,下小上大,外人不知何用。而箭杆河源头一带的老人一看便知,这是俗称的“口粮囤”,家庭一般用来存放稻米。大陶仓螺旋围上席子,层层加高,体积扩大,最后盖上仓盖。这种方式贮存稻米,就地取材,简单有效,通风透气,绝不变质发霉。吃时打开仓盖,随时取用。

地灵出人杰

箭杆河历史悠久,地灵人杰,自古出现了许多有名人物。古人有诗赞曰:“南河自昔出名臣”。西岸有窦各庄,因“窦”字笔画多,现在写为豆各庄村。这里附近曾有唐代的南河县治,建有古城,曾发现“南河村铸”字样的大钟。民国时,城堡无存,只能隐约看到护城河的遗迹。五代后晋时出了一位名人窦燕山,任右谏议大夫等职。他培养教育的五个儿子皆能文,考中进士,窦仪、窦俨、窦侃、窦偁、窦僖皆为宋代朝廷的栋梁之才。其超凡的育人能力被写入《三字经》曰:“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由此青史留名。

此地相去不远是清水沿。这里河水清澈,游鱼可见。向北一带地势低洼,每至雨季经常积蓄为泽。而路上南来北往人员众多,步履维艰。清代这里有位赵之璋看到这种状况,十分不安,怎样解决行路难呢?于是盖了房子,建起清水沿茶棚,以供行人落脚。负重挑担之人至此可以息肩,年老体弱者至此也可安心休息,实为慈善之举。

附近的牌楼村至今有位王玉玺,自幼学舞龙,曾受邀访问过欧美亚等40 多个国家和地区。2001年6月3日,他的舞龙随中国申奥代表团赴莫斯科,为“申奥”助力加油。2000 年的元宵节,他带领5000名海内外青年在万里长城上,舞动了一条一万英尺,折合3048米的中华巨龙,被吉尼斯总部确认为新的世界记录,被誉为 “中国龙王”。

箭杆河边有许多传说,故事久远。江头村有口井,名搬不倒井,井势倾侧,斜向一边。相传唐王征东行至此地,士兵口渴难耐,却喝不到水。唐王搬井而饮,井得此名。还有一口满井,也被称为涌泉圣井。牌楼村西土台上有座龙王庙,占地面积不小。庙宇东南两方,树木阴翳,俗传为姜太公钓鱼处。故事一下子把村落带向了遥远的历史深处……

箭杆河边寺庙众多。牌楼村中街有三圣祠。北府村有灵应寺等。江头村有古寺,建造时间久远,康熙五十年(1711年)曾经重修,并立有重修江头寺碑。殿前有香柏二株,高三丈余,径三尺。寺前有戏楼。每年阴历六月十三日演剧。寺前的黑龙潭周数丈,水色深黑而得名。可能潭水有了灵验,四方祈雨者多至此取水。

此地古时称南海子,古人把湖称为海子。南海子容纳蔡家河水。因这里低势洼地,一片沼泽,后改造为汉石桥湿地。临近的东江头村有许多废弃鱼池、坑塘等,经过整合改造,修建了东江公园。园内树木成茵,湖波荡漾,小桥流水,金鱼锦鲤,美不胜收。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以及周边环境的不断升级改造,这里已经成了人们日常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文化积淀深

箭杆河水清澈,游鱼可数,不宽也不深。过去,过河的人抄近道,脱下衣服举着过河;骑自行车的人则扛着车,过了河穿上衣服再骑。妇女在河边石头上打洗衣服,聊天说唱。孩子们下河游泳摸鱼,河畔逮青蛙,傍晚借着烛光或月光在岸边捉螃蟹,乐趣无穷,在人们的脑海里留下美好记忆。

以潮白河为界,箭杆河流域称为河东,并形成独特语音。听顺义人口音便知是河东人。北彩村的“北”读“碑”。东、西沿头村的“沿”读“念”。东、西乌鸡村的“乌”读“五”,“鸡”要读轻声。东、西江头村建在岗地上,“江”念gang,声调读阳平。现代汉语中并无此音。《说文解字》注“江,古双切”。语音的成因复杂,地域人来自各地,有的可能保存了一定程度的古音。

箭杆河是母亲,调用全身的营养哺育着两岸的儿女。“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人若是生于顺义,或许会写出更美的诗句。顺义地广,老八景中箭杆河流域占去三个,这是对这片大地的赞颂。

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来到箭杆河边植树、视察。20世纪六十年代初,箭杆河受到了多位老一辈作家的关注:邓拓先生写下了《箭杆河边稻米香》;老舍先生下放这里,创作了快板《陈各庄村养猪多》;作家浩然的《金光大道》也是在南彩镇完成创作的。

随着箭杆河近几十年经过多次改造,清淤疏浚,裁弯取直,建闸控水,并且河道铺了砖,越来越整洁漂亮。

如今,河水少了,冬季近乎干涸,冬天偶尔还有家长带着孩子在河床的冰面上打滑游玩。河道上新建多座桥梁,通行顺畅了许多,箭杆河边更美了。

主讲人介绍:

高文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北京摄影家协会会员、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等。中国艺术档案学会文化艺术合作交流专委会副会长、北京宣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出版专著、散文、报告文学、传记等著作十余部。著作及文学作品获冰心散文奖等奖项约40次。

□主讲人:高文瑞 文/图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