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地铁2号线上线列车“B超”检测设备
中小学生利用无人机为情境任务提供解决方案
老字号快闪进校园 扩大年轻人“朋友圈”
同仁堂技能大师工作室结“硕果”
斗齿提效攻关记
中科院纳米所创新产品搬进神堂峪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11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斗齿提效攻关记

 

首钢矿业公司机械厂铸造分厂造型场地,造型工小贺正在搬运制作电铲斗齿所需要的砂芯。每个斗齿需要3种砂芯,小贺将它们组对在一起,不断调整着拼接形状和整体尺寸。恰逢技术人员来到现场指导,小贺建议道:“1个斗齿需要3个砂芯去拼接,来回搬运调整,不仅累,尺寸精度也不好控制,能不能想个简单的方法?”

想提效,要先找出制约效率的关键点。传统人工制型方式需将3种砂芯进行拼接,其连接角度、尺寸精度及紧密性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连接处角度摆放有偏差,会导致产品尺寸误差增大,影响产品质量;连接不够紧密,会导致浇注过程中钢水浸入缝隙,出现飞边毛刺多等现象。为解决此问题,该厂技术部门尝试采用消失模泡沫埋箱浇注技术代替人工制型。

追求成功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用消失模泡沫埋箱浇注,确实保证了尺寸精度,也消除了人工拼接形成的缝隙,却依然存在夹砂气孔,这是我们之前没有想到的。”铸造分厂技术人员王志田说。

既然操作没有问题,那唯一的可能就是:泡沫中有水。为了验证这一判断,技术人员每隔一段时间就对泡沫型进行称重,发现其质量确实会减小。通过查阅资料以及向厂家咨询,最终确定了组成泡沫的小颗粒间隙存在水分。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首钢矿业公司铸造分厂将烘干窑温度控制在40-50℃,对泡沫型进行批量烘干,从而彻底消除了影响质量和效率的诸多因素,电铲斗齿消失模泡沫埋箱浇注技术攻关得以最终完成。

传统的人工制型,平均每人每天仅能完成5件,改进后,平均每人每天可以完成14件,效率提升了1.8倍。负责后续清理工序的操作者说:“以往清理大量的飞边毛刺很麻烦,现在只需要清理表面和一些小细节,工作量下降了不少。”

□本报记者 石海芹 通讯员 李慧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