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美玉) 11月28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听取《关于北京市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截至9月底,全市共有在营中小微企业199.1万家,比2023年同期增加1.9万家。全市近200万家中小企业贡献了全市40%左右的税收、50%的技术发明专利授权和80%的就业机会。
报告显示,北京市场预期逐步改善,北京中小企业经营景气指数、发展信心指数均处扩张区间,随着增量政策不断加力显效,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积极因素持续累积。今年1至9月,北京市新设经营主体超19万户,日均新设中小企业超700家。已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275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754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035家。自2022年起连续三年保持全国“小巨人”第一城地位。
为了助企发展,北京市着力解决企业“首贷难、首贷贵”问题,优化中小企业首次贷款贴息支持政策,扩大政策覆盖范围、加大补贴力度、缩短办理时长,建立企业“免申即享、即时兑付”的资金补贴机制,累计惠及企业近2万家,补贴资金超3.4亿元,带动企业实付利率下降超1个百分点(下降至2.54%左右)。
此外,加强政府投资基金引导,新设8支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对外投决项目139个,引导长期资本投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中小基金撬动社会资本270多亿元,投资中小企业1300余家。
据了解,本市实施新一轮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新增参保创业单位5.1万户,带动就业岗位17.9万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0.1亿元。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今年共支持硬科技领域科技型小微企业1200余家,支持资金近1.6亿元。
报告提出,下一步,本市将创建“小微企业之家”,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服务功能健全、带动效应突出的示范平台和基地,打造一批依托基地、园区的“中小企业服务站”,着力建设专精特新特色园区与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五级服务载体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