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0点,北京艺术博物馆内两棵300余岁“高龄”的银杏树前已经围满了拍照的游客,不少人手持刚买到的文创产品——乾隆御碑亭流沙落叶冰箱贴在此打卡留念。这款冰箱贴是根据馆藏文物鹤纹铜钟设计而成,飞舞飘落的银杏叶和冰箱贴中滑落的流沙相得益彰、美轮美奂。
与此同时,距离北京艺术博物馆约5公里外的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文创空间内,工作人员正在为游客介绍鹤纹铜钟冰箱贴。这款冰箱贴在不久前举办的2024北京国际文化消费博览会上成为热门文创产品。“我们从藏品的造型或纹饰中提取元素,设计开发出古钟冰箱贴、集章册、书签等24款文创产品,很受消费者喜欢。”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文创负责人介绍。
“真是太精致了。”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内,拿着新买到的“网红文创”天宫藻井金属解构冰箱贴,游客小孙感叹着文创产品细腻精巧的设计,她迫不及待地跑去比对冰箱贴的原型藻井,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感受博物馆醇厚浓郁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博物馆文创产品频频“出圈”,这些文创产品销售火爆的背后是设计者们的辛苦付出。“每一款文创产品的诞生不仅需要在反复讨论中找寻灵感,还要经过资料翻阅、展品比对、图稿绘制、建模打样等诸多环节。”北京天文馆设计师马骁昆对此深有体会:“天文馆的文创产品开发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以‘科学打底’,不能出错,严谨的科学性是我们设计文创产品的基础。”
小文创背后蕴藏着大文化。精美的文创产品将博物馆与公众紧密连接,它们不仅能让博物馆的展品“活起来”,更能满足参观者将“博物馆精华”带回家的心愿,让博物馆文化实现价值延展。
□本报记者 盛丽/文 曹立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