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2013年组建成立房山蓝天救援队,并担任队长;他带领救援队参与过国内外多地的救援行动,大到抢险救灾,小到营救受困小动物,尽己所能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23年7月,北京地区遭遇强降雨,他带领队员闻“汛”而动,在执行房山区佛子庄乡白草洼村人员转运任务时,两名队友英勇牺牲,他强忍悲痛,带领其他队员继续投入战斗,累计出队1231人次,率队成功转移群众1871人;11年来,他带领的房山蓝天救援队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一支有正式队员上百人、志愿者1700多人的队伍……
他就是北京市房山区教育服务管理中心教师、房山区蓝天救援队队长——陈海军。2024年,陈海军荣获首都道德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3·7”降雨累计出队1231人次,率队成功转移群众1871人
“我们白草洼这里雨越来越大,不少村民被大雨困住了,能不能来救救我们?”2023年7月31日,受台风影响,房山区早上8点开始下大雨,晚上10点,一个语气极其恐慌的女士给陈海军打来电话。
“没问题,我们马上组织队员过去救援!”简短的回复后,陈海军组织队员带齐救援装备出发了。
当陈海军和队员们带着救援车辆赶到白草洼村边的大桥时,大水汹涌地涨了起来。他们把救援车辆停在桥边地势最高的地方,留下6名队员,提示过往行人和车辆注意安全。随后,陈海军和其他队员绕远道急匆匆地赶到了位于半山腰的白草洼村。那时已经有村民家里开始进水,于是陈海军和队员们分头行动,到各家各户动员村民们撤离。
“已经开始涨水了,大家赶紧撤离!否则太危险了!”陈海军见到村民们,就急切地规劝,“当时村民们大多家住在半山腰,大家都不太相信水会涨太快。我们耐心做了思想动员,有些村民们就开始收拾行李,我们最终成功转移了几十人。”
“你不知道那个大水涨得有多快,我们刚将村民们转移到安全地带,扭头一看,山洪瞬间就把不少村民的房子都冲走了。如果我们转移得慢一点,后果真的不堪设想!”陈海军感慨地说。
等陈海军和队员们回到白草洼村边的桥边想和留守的队员们汇合时,没想到大水已经把大桥都淹没了,6名队员也全被大水冲走了!最终4名队员获救,2名队员英勇牺牲。
忍着巨大的悲痛,陈海军和队员们依然投入到了接下来的救灾中,转移村民、运送救灾物资,“我们的队员们没日没夜的干,大家心里都想着,我们多努力一些,早一点帮助受灾村民。山洪冲毁了房屋、桥梁、道路,很多村庄断水断电,通讯也中断了。于是,我们的队员们就肩背手提,每个人提着几十斤的食品和水,踩着泥泞的道路,给受困村民送物资。”救灾、运送物资的那段时间,陈海军和队员们几乎把睡眠的时间一再压缩,为了给村民送食物和水,他们要踩着泥泞,走10多公里的山路,但没有一位队员喊苦喊累。
“当我们把食物和水送到受困村民手中时,他们感激的话语千言万语化成了无数句‘谢谢’,听着那一句句动情的‘谢谢’,我们再辛苦都觉得很值得!”陈海军激动地说。陈海军带领队员累计出队1231人次,成功转移群众1871人,运送物资8000多箱,为抢险救灾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一时间组织救援,积极为求助群众寻找走失的亲人
“我上初中的女儿离家出走了,你们能帮我找找闺女吗?太谢谢了!”凌晨1点收到求助信息,陈海军从睡梦中惊醒,马上联络队员,几分钟后,几十名队员就根据受助人提供的女孩线索,分头出发去寻人。
“有时候是几小时,有时候是十几小时,有时候是几天,总之,我们会尽最快的速度,第一时间将人找到。一个孩子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啊,太重要了!”陈海军说。最终,他们成功帮求助人员找到了女儿,看着父母和孩子团聚的场面,陈海军非常欣慰。
作为房山区政府的辅助救援力量,房山区蓝天救援队经常协助在区内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培训活动,参与各种灾害事故救援、走失人员寻找行动。每一次接到公安分局、派出所或群众的救援电话后,陈海军都快速响应,组织队员们5分钟内启动救援,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竭尽所能地挽救生命,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我爸爸70多岁,突然离家出走了,你们能帮我找找吗?”一天,陈海军接到了一名中年妇女急切的求助电话。
“你想想,你爸走之前,家里发生了什么事?”陈海军仔细询问。“也没什么,当时我刚给我妈买了一个新手机,在教我妈怎么使用。”对方回复。
“我知道原因了,老人敏感,觉得你没给他买,伤心了。你告诉我们你爸的外貌特征,出走前穿的衣服颜色,我们抓紧寻人。”陈海军简单记录走失老人信息后联络队员,开始分头寻人,最终两天后,在大兴找到了走失的老人。经过询问,老人果然是因为女儿给老伴买手机没给自己买,心里难过就离家出走了。“老人的闺女抱着老人失声痛哭,承诺给爸爸买新手机。看到亲人团聚的感人场面,我和队员们心里是真高兴啊,真是太有成就感了。”陈海军笑着说。
多年来带领队员扶危助困,收到锦旗上百面
在房山区蓝天救援队办公场所的走廊里,悬挂了上百面锦旗,有北京裕源汇成市政工程送来的锦旗:“大水无情蓝天有爱,抢险救危真情为民”;房山区大宁学校送来的锦旗:“雪中送炭无私奉献,蓝天大爱温暖人间”;深山受困群众送来的锦旗:“无私奉献恩情深似海,寒夜救援大爱蓝天人”……每一面锦旗都有一个救援故事。其中一面写着“情系谷积山脉,恩在蓝天救援”的锦旗背后也有一段感人的故事:2020年9月,在大山里失联28天的老人被救援队找到,被找到时老人已经不幸去世,虽然悲剧已无法挽回,但家属执意要把承诺的60万元赏金给救援队,被陈海军和队员们婉拒了。
11年来,上千次的救援,陈海军与队员们不仅没有酬劳,常常还要自备装备,开私家车前往现场集结。按照救援队的纪律,救援期间,队员从未收过被救者、家属任何东西,小到一支烟、一瓶水。“我一直坚持的信念就是要完全义务去做公益,这样才是纯粹的。”陈海军说。
为了找到被困者,队员们有时会冒着严寒酷暑在山里找上几天几夜,救援的难度超乎常人想象,但队员们毅然坚持着,时刻传递着一个个爱心。
2018年5月,三个外地女孩来三渡野山游玩却因为迷路被困山上,队员经过一夜努力,最终成功将她们救到山下,事后被救者送来一面锦旗和一封11页纸手写的感谢信,还表示她们已加入了当地的志愿者组织,会继续传递爱心;2019年12月,蓝天救援队接到消息,寒冷的冬夜,两名爬山爱好者被困张坊镇一野山,积雪的山路让大家如履薄冰,救援队用时16小时,终于成功将被困者毫发无损地救下山……
此外,陈海军和队员们帮村民找过牛、找过羊,给在半路没油的大车司机送过油……总之,接到求助电话,陈海军和队员们就会想办法去帮忙,“经常深夜接到求助电话,也有累到崩溃的时候,但是一到救援现场,我们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每次救援成功后,我们就觉得特别有成就感,所以就一直坚持了下来。”
除了参与救援,每年陈海军还会带领队员去河北、山西等多个地方的山区精准扶贫,给需要的人送去衣服等物资;组织队员去社区、学校进行安全急救知识宣讲等,在扶危助困、开展公益的路上,陈海军和队员们心意坚定、步履铿锵……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本报记者 余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