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儿童成长陪伴师这一新兴职业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他们不同于传统的保姆或家教,而是集早教、娱乐、生活照料等多功能于一身,旨在为忙碌的家长提供专业化的儿童陪伴服务。然而,作为新兴职业,在其发展中却暴露出一些问题,亟待行业规范与监管。
近段时间以来,网上有关儿童陪伴师的内容逐渐增多。有些是培训机构以高薪聘请儿童陪伴师,开出的薪资大多在10000元至40000元之间,甚至“上不封顶”,在职位详情中往往有“可全英语交流”“名校/留学背景”“教育相关专业”等关键词,个别也需要会开车、有“特殊教育经验”。有些则是家长关于儿童陪伴师的“需求帖”和部分求职者的“避雷吐槽帖”。(11月14日《法治日报》)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儿童成长陪伴师这一新兴职业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他们不同于传统的保姆或家教,而是集早教、娱乐、生活照料等多功能于一身,旨在为忙碌的家长提供专业化的儿童陪伴服务。然而,作为新兴职业,在其发展中却暴露出一些问题,亟待行业规范与监管。
儿童成长陪伴师的工作内容复杂且专业,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需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以应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成长需求。这使得儿童成长陪伴师的入职门槛相对较高,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不菲的收入。然而,由于行业标准模糊,一些不具备专业资质的“陪伴师”也混入其中,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引发一些纠纷。
目前,儿童陪伴师并没有列入人社部门的相关职业目录,缺乏明确的职业标准。一些中介机构趁机浑水摸鱼,以高价培训、证书认证等名义敛财,却对求职者的专业素质和实际能力缺乏有效评估。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建立起完善的职业标准体系,规范该行业的健康发展。首先,明确的职业标准可以为求职者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专业水平。其次,职业标准也是家长选择陪伴师的重要依据,可以有效避免“货不对板”的情况发生。最后,通过职业标准的建立,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管和支持,促进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在制定职业标准时,应充分考虑儿童成长陪伴师的工作特性和行业需求。比如,除了设立明确的学历和工作经验要求,还应考核陪伴师具备必要的专业素养;同时,还应重视陪伴师的道德品行和心理素质考察,以确保他们能够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健康地成长环境。此外,职业标准还应包括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机制,以不断提升陪伴师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同时,加强行业监管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相关部门应明确监管主体,加大对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此外,还应推动行业自律机制的建立,鼓励成立行业协会或组织,通过制定行业规范、开展质量评估等方式,促进行业内部的自我管理和净化。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成长陪伴师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家长陪伴的不足,但绝不能替代家长的角色。家长的陪伴和支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任何外部力量都无法替代。因此,在借助儿童成长陪伴师的同时,家长也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引导。
□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