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欣欣)近日,2024年京津冀应急管理协同发展联席会议在北京召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应急管理部门共同签署《京津冀应急管理协同发展工作备忘录》,并携手组织开展京津冀现场指挥部应急响应拉动演练。
会上,京津冀三地联合开展“2024年度京津冀协同——市级现场指挥部应急响应拉动演练”。演练设想京津冀交界处发生险情灾情,京津冀启动灾害应对联防联控机制,协同开展各项处置工作,进一步检验相关预案,磨合信息共享和联合调度机制,提升应急指挥调度和前方指挥部组建运行能力。
现场,三地签订了《京津冀应急管理协同发展工作备忘录》,立足“全灾种、大应急”的要求,从数据共享、预案编制、联防联控等12个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合作机制。
备忘录提出要建立高等级预警信息的互通机制,实现高温、大雾、暴雨、洪水、山洪地质灾害、森林火险等橙色红色预警信息跨区域共享,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准备。每个月和重要的时间节点应急指挥也要进行联合的会商研判。三地还将进一步加强预案的联编联演,每年组织一次跨区域的应急演练,磨合联动处置机制,不断提高区域的协作水平。
据介绍,近年来,京津冀三地应急管理部门以日常沟通、定期会商、风险防控、协同演练、协同处置为抓手,一盘棋谋划应急协同工作,应急管理协同发展不断走实走深。2020年以来,三地联合开展视频会商56次,召开联席会议10余次,持续提升灾害应对和协同保障的工作水平;立足灾后应急救助和京津冀区域救灾物资协同应急保障,组织区域应急救助演练,有效提升了三地灾害联防联控和应急响应能力。
京津冀三地在重大活动保障、灾害防范、应急救援、安全生产等领域广泛开展合作,携手保障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共同抗击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有效应对多起安全事故,进一步深化了京津冀协同协作,提升了区域应急的系统性和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