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任洁)11月12日,教育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印发《关于切实抓牢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关键阶段防控工作的通知》,为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提供科学指导,要求前移防控关口,有效减少幼儿和小学生近视发生。
《通知》鼓励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带领幼儿参加以游戏为主的户外活动和适宜的体育运动,确保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严管教师拖堂或占用课间休息时间,有序组织和督促小学生课间到室外活动或远眺,防止学生持续疲劳用眼。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小学生在校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增加校内体育锻炼时间。
在每所小学推进落实“每班张贴一张标准对数视力表、小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一次眼保健操、每月开展一次班级内视力自测、每季度开展一次近视防控科普宣教活动、每学期初开展一次专题部署、每年跟踪对比分析一次全校学生视力状况”等“六个一”近视防控要求。
在改善视觉环境方面,教育部要求学校采购符合标准的可调节课桌椅,为小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校园环境。全面深入实施“学校明亮工程”,严格按照标准落实教室、宿舍、图书馆(阅览室)等采光和照明要求,使用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
《通知》重申要落实“双减”政策。严禁小学超前教学和超纲教学。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线上培训机构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小学落实课后服务、作业管理和考试管理要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深入落实小学生手机、睡眠、作业、读物和体质管理。引导幼儿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引导小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做好幼儿和小学生睡眠管理,保证幼儿每天睡眠时间10小时以上,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达到10小时。
《通知》还提出要有针对性加强视力健康教育;指导幼儿园、小学发挥家长会、家委会和家长学校作用,面向家长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提升家庭近视防控意识等措施。
此外,教育部要求强化视力监测预警作用。幼儿园落实幼儿健康检查制度,每半年检测一次幼儿视力;小学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两次学生视力监测制度,幼儿园和小学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和小学生的视力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