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在“家门口”构建“享老”服务圈
古城街道开展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宣传活动
同护幼苗
让“非现场执法”精准高效
服务保障广告行业高质量发展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4年11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栅栏街道持续建设“1512+N”养老服务体系
在“家门口”构建“享老”服务圈

 

近年来,西城区大栅栏街道探索健康照护服务,不断整合服务资源,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通过“1个统筹调度平台”“5大服务实体”“12项主要服务功能”打造具有大栅栏特色的“1512+N”养老服务体系,努力满足辖区内老年人多样化服务需求。在这里,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变养老为“享老”。

完善助餐网络 老年人乐享幸福“食”光

上午10点半,延寿社区银鹤苑养老服务驿站的中央厨房饭香四溢,家住樱桃胡同的赵阿姨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这里排队等待就餐。对赵阿姨来说,自从“家门口”有了这家养老驿站,这里就成了她的“食堂”。

“民以食为天”,如何让老年人“吃得好”?为摸清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偏好,养老驿站站长邓育带着工作人员开展了大量调研工作,累计收集问卷240余份。尽管老人们提出的新菜品很多都属于“超纲题”,但厨师还是尽力尝试。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老北京风味的肉饼、炸酱面,湖南风味的米线,东北风味的白肉炖酸菜,以及山西风味的刀削面等陆续出现在菜单上。

记者了解到,大栅栏街道现有11家社会餐饮企业及3家养老机构“父母食堂”助餐点。今年上半年助餐服务7.8万余人次,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免费送餐1200余人次,养老助餐服务便利性持续提升。

加强文化助老服务

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宋姐,您看我的动作到位吗?”“老师,这幅画色彩合理吗?”……在大栅栏街道,“幸福研修苑”家喻户晓,1.6万多名社会化退休人员在这里琴棋书画、唱歌跳舞。老年人想学什么,“幸福研修苑”里都有老师教。

随着社会化退休人员数量的逐年递增且划归属地管理,如何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如何满足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新需求?面对这些新的情况,大栅栏街道搭建“幸福研修苑”平台,通过专业、系统的管理和多样的服务,让社会化退休人员开启回归家园后的幸福新生活。

早在2012年,大栅栏街道就成立了社会化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中心,这是北京市首家社会化自管组织,也是“幸福研修苑”的前身。2013年,在街道支持下,书画小组诞生了,这是“幸福研修苑”成立最早的居民兴趣小组。如今,书画小组已发展成为博雅斋书画坊,成了“幸福研修苑”的招牌。除了博雅斋书画坊,“幸福研修苑”还先后组建舞蹈队、朗诵队、编织队等10余支文体队伍。在大栅栏街道市民服务中心副科长金珊珊看来,“幸福研修苑”平台唤起了退休人员的精神头,满足了他们“老有所为”的需求。

量身定制适老服务

让改造跟着老年人需求走

今年上半年,大栅栏街道持续加强养老服务体系 建设,“1512+N”作为“1512”街道养老服务体系3.0升级版,以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扩大辖区养老服务供给。“‘1’个统筹调度中心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5’个硬件设施功能承载力增效的同时,根据老年人所需及机构所能,将原有‘12’大服务模块赋能提质,同时新增了与N个服务圈的联动,做到服务体系、服务效能‘双提升’,注重补齐短板,使服务内涵更丰富,服务措施更精准。”金珊珊说道。

今年5月,前门西河沿社区便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仅用7天时间便为居民家中成功进行了适老化改造,让老年人的居家生活更加安全、便捷。

“屋里有几块瓷砖不是裂了就是翘了,我妈每次起床都得扶着大衣柜,慢慢挪到书桌附近,桌子还不稳,好几次差点摔倒。”社工入户走访时,居民赵阿姨女儿反映,2022年开始,赵阿姨频繁住院,身体本就不好的她行动起来更是不便,加之屋内存有多处潜在隐患,女儿非常担心。

将情况与社区党委书记、街道相关科室说明后,社工来到赵阿姨家中,向二人讲解适老化改造的具体政策。经详细沟通,母女二人决定将屋内破损地砖全部进行更换,在床边、门口等老人日常必经地点安装辅具,并修复、抹平屋门口的台阶。

经过7天的加班加点作业,适老化改造完成。赵阿姨看着焕然一新的家,激动地挨个尝试:“现在地面平了,还装了扶手,不仅走路安心,翻身起床也不用老麻烦孩子了。”

下一步,大栅栏街道将继续打造具有街道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区域内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

□本报记者 陈曦 通讯员 邰绍峰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