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职工大讲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说说老北京历史上各行业的祖师庙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4年11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说说老北京历史上各行业的祖师庙

 

民间有“三百六十行,无祖不立”之说,也就是各行各业的匠人都有自己崇拜的祖师爷,即直接或间接地开创、扶持过某一行业的先祖或相关的神话人物,并修建寺庙供奉。立祖既是对先祖的崇拜,也是为了传承各具特色的精湛技术工艺。

老北京历史上曾有过多座祖师庙,皆为各行匠人或行会所建,除了多座供奉“百工鼻祖”鲁班的鲁班庙、鲁班祠外,还有供奉各行业祖师爷的庙宇,如窑神庙、蔡公庙、皈子庙、炉神庙、哪吒庙等,寄托着各行业工匠们对先祖的敬仰之情。

窑神庙

窑神庙位于门头沟区圈门,始建年代不详,曾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重修。坐北朝南,由山门、大殿、厢房、后院二进院落组成,山门悬“古刹窑神庙”之匾。

正殿供奉窑神坐像,其圆眼直瞪,黝黑面堂,蓬松虬须,头戴官帽,身穿铠甲战袍,右手持竹节钢鞭,左手上托,脚蹬皂靴,甚是威严。

据《京西煤业》载:历史上门头沟盛产煤炭,故煤窑众多。在漫长的采煤活动中,窑工劳作常遇到各种不可预测的危险,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因此精神上需求一个神灵保佑自己,于是就产生了窑神,并建庙供奉。

据传早年间,一位窑工姓魏,其性格豪迈,身材魁梧,体强力壮,急公好义,乐于助人,煤窑里外大家尊称其“魏老爷”。他精通煤窑各种活计,经验积累雄厚,能根据岩石山脉、河流的走向来确定地下煤层的位置,多次在窑下发生危险的时候救助窑工,并且哪座煤窑的窑主请魏老爷去做活,煤窑就煤源丰厚,兴旺发达。魏老爷故去后,窑工们常常想起他生前所做的好事,便把他神化了,视为窑工的保护神,谓之“窑神”。窑主祈求魏老爷保佑兴旺发达,窑工们祈求魏老爷保佑下窑采煤平安,于是在煤窑附近修建庙宇,供奉魏老爷,谓之“窑神庙”。

历史上门头沟凡是开设煤窑的地方,大多建有窑神庙,只是规模大小不同。窑工们把祭祀窑神生辰的日子定在每年农历腊月十七,而其他地方祭祀窑神是腊月十八。因为门头沟地区隶属宛平,京畿直辖,有“天下首县”之说,县官品级较其他地区同级官品要高一级,为显示地位之高,所以祭祀窑神的活动提前一天。每到窑神的生日,窑主、窑工们一起祭祀窑神,开怀畅饮,共赏大戏,一直持续到正月初五窑上复工。

1945年门头沟镇公所在窑神庙办公,1952年京西矿区政府公署设在窑神庙,1953年改为学校。1985年成为门头沟区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经过全面整修,面貌一新,今成为“窑神庙公园”的主体建筑。

蔡公庙

蔡公庙,也称祖师庙,位于西城区南部白纸坊,因供奉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的蔡伦得名。

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郡宋阳(今属湖南)人。永平末年(公元75年)入宫给事,后升为中常侍卫。他在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革新造纸工艺,改进了造纸术,终于制成了“蔡侯纸”,被纸工奉为“造纸祖师”“纸神”。

远在元代,今天白纸坊一带已有相当规模的造纸作坊,故朝廷“于此设税副使”,征收赋税。经历明、清、民国,一直到新中国成立,这里大小造纸作坊星罗棋布,居民多都以造纸为生,市场上所售的豆儿纸(再生纸),多为白纸坊地区的手工业品。

明代此地有关帝庙,清乾隆七年(1742年)由纸行王家出资改建家庙,因供奉造纸祖师蔡伦,称蔡公庙,也称祖师庙。后捐给纸行当作行庙,并成为纸行会所。

据《宣武文史》载:祖师庙坐北朝南,是北京城典型的四合院。正殿北房三间,两边各有一间配殿,一拉溜通脊共五间。走进正殿,迎面看见两侧是一尺多高的平台。平台上面以降龙、伏虎两位罗汉为左右领班,依次排列着共十八位罗汉的泥塑坐像。他们身着诸色袈裟僧袍,簇拥着中间正襟危坐的造纸祖师蔡伦的泥塑像。身着青袍的蔡伦塑像虽然不大,但神采奕奕。东配殿供的是老爷(关羽)像,坐在中间,红脸、绿袍、金甲。西配殿是纸行行会特意给王家留出的祖祠,里面供着王氏家族世辈的祖宗牌位。南面是一个坐南朝北的倒座小戏楼,为木质结构。戏楼与正殿之间是一块宽阔的空地,为看戏的场所。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七,是造纸祖师蔡伦的生日。这一天全纸行放假,工人到此拜谒蔡祖,祈求产业兴盛,随后看戏或花会表演。

1949年以后,祖师庙被拆除,在其旧址上改建为白纸坊商场,后又改为烤鸭店,而今踪迹皆无,其旧址在今造纸胡同。

皈子庙

皈子庙原为文昌祠,位于西城区前门外樱桃斜街,为老北京刻字行业祭祀祖师文昌帝之所。

文昌帝,惯称文昌星、文星神,本为民间星辰信仰中的神,后被文人尊奉为神祇,而刻字工匠视其为行业的祖师爷和保护神,并建庙,谓之“皈子庙”,供奉文昌帝像,予以祭拜。

据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重建文昌祠记》记载:“今北直(隶)刻字行等,恐春秋祀典历久而忘也,爰于光绪廿三年十一月四日,用金陆百两,购得正阳门外樱桃斜街皈子庙故址,共殿宇十三楹。稍加修葺,择后殿设位祀焉,礼也。”

据《1928年北平特别市寺庙登记》载:“皈子庙坐落二区樱桃斜街十五号,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属合资公建,本庙面积东西四十丈零一尺四寸,南北东面五丈五尺,南北西面二丈一尺六寸,附属坟地二十亩,管理及使用状况为刻字公费首事管理,刻字行义地使用。”

皈子庙为二进院落,分前殿、后殿及配殿。后殿为正殿,供奉文昌帝神像,前殿祀七圣,即山神、土地、龙王、赵公明、关帝、财神、杨二郎。因为京师刻字行除供奉文昌帝君外,还供奉其他诸神。每年农历二月初三日为文昌帝君寿诞日,届时京城各大刻字行同仁多到此祭拜。春秋两季也有祭祀。民国时该庙尚存,由刻字公费首事管理。

因皈子庙地处街巷南端,故该巷也被称为皈子庙。1965年整顿街巷名称时,因其地可南通樱桃斜街,故改称樱桃胡同。而今皈子庙已成为大杂院,房屋多已重建,已难窥古庙格局。

炉神庙

炉神庙位于朝阳区三里屯幸福三村,为旧京炉行,即打制铁器作坊(也称铁匠铺)所修建的庙宇。

炉神为民间信奉的神祇,据传名李娥,其父为三国时期为东吴打造兵器的铁官,后因帮父亲熔化铁牛而献身祭炉,被尊为“炉神姑”,也称“炉神”,是保佑铁行之神,为炉工所供奉。

清代东直门外有多家铁匠铺,以打制刀具、农具为业,并以“恒昌号”规模最大,有房十余间,铁炉三座,其打制的犁、镐、锄等农具质量上乘,很是耐用,为京东、京南一带农民所青睐,生意兴旺。为保佑生意红火,于清初在此修建小庙,名为炉神庙,内供炉神娘娘。康熙年间由京城铁行出资重修,每年的清明节、重阳节、农历六月十九日(炉姑生日),京城铁行工匠纷纷到此设供、焚香奉祀炉神娘娘。后该庙所在村落亦称“炉神庙”。

据《1928年北平特别市寺庙登记》载:“炉神庙坐落东郊炉神庙十七号,建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属公建,本庙面积南北二十丈,东西十五丈,房殿十九间,附属土地十七亩。管理及使用状况为此庙系住民刘禄看管供佛。庙内法物有泥像十九尊。”

20世纪50年代中期始在炉神庙村建平房住宅区,时称幸福村1-17单元,后因住宅区扩大按照建设先后顺序定名“幸福三村”,由此村落及庙宇已消失。

哪吒庙

提起哪吒,可谓家喻户晓,他为佛教及道教的护法神,也是民间信仰的神灵,并被绦带行业视为祖师爷,并建庙供奉。

绦带是古人服装和器具上使用的用丝编织成的带子或绳子,而绦带行则是专门从事绦带制作的行业。乾隆初期京城绦带业兴旺发达,各种大小店号上百家。因《封神榜》中龙王三太子前来捉拿哪吒,后被哪吒擒住,将其筋抽去,做了一条龙筋绦给自己的父亲束甲。故此绦带业把龙筋绦附会为绦带,将哪吒作为本行业祖师爷。

据《宣南文化》载:哪吒庙建于乾隆三年(1738年),另说乾隆四年(1739年),由京城绦带行会出资兴建。位于南城先农坛西南角的山丘之上。其规模不大,内供哪吒神像一尊,持枪端坐,旁边有两个侍童。配殿内供奉关帝、财神像。每年阴历三月十三(另说九月初九),即哪吒生日,京城绦带行会及从业商人均到此祭祀。

据《1928年北平特别市寺庙登记》载:“哪吒庙坐落外五区黑龙潭一号,系绦带业公建,本庙面积十亩,房四间,管理及使用状况为绦带业行公所使用,庙内法物有泥像一尊。”

民国时期尚有香火,主事者名孟功谱。1952年陶然亭公园扩建时将山丘并入,同时将山丘上的哪吒庙拆除,而今提起哪吒庙已鲜为人知了。

主讲人介绍:

户力平,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多年业余从事北京文史研究,特别是北京地名、风物、民俗及古村落研究,并在《北京晚报》《北京日报》《劳动午报》等报刊发稿千余篇。做客北京电台文化节目百余次。已出版《光阴里的老北京》《北京地铁站名掌故》《京西海淀说故》《香山传说》等。

□主讲人:户力平 文/图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