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看一看”、闲时“刷一刷”、随手“拍一拍”……丰富多彩的互联网信息,为广大未成年人拥抱世界、放飞梦想创造了无限可能。然而,一些“隐秘的角落”同样值得警惕——网络沉迷、网络诈骗、网络欺凌……作为“网络原住民”,未成年人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早已离不开互联网,而且越来越深入互联网。如何共同织密保护网,让广大未成年人享有更多安全、健康的网络空间?(10月28日《光明日报》)
互联网已经成为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重要工具。据统计,2018至2022年,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从93.7%增长到97.2%,而且,“触网”年龄越来越低,小学阶段的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从89.5%提升至95.1%。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较2023年12月增长742万人,其中青少年占新增网民的49.0%。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可以传播正面声音,宣传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信息服务;另一方面,一些网上信息繁杂且真假难辨,如果不加以甄别和筛选,很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和欺骗,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上当受骗。给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空间,是全社会的责任,解决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需要共同努力。家庭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第一道防线”,家长要注重与孩子加强沟通交流,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学校应通过多种方式,让孩子认识到沉迷网络对生活、学习的危害,引导学生正确、适度上网休闲娱乐。□汪昌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