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日光城”见证长情
沿矿巷里的木刻老艺人
用精美汉字诠释中华文脉
举办2024年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10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精美汉字诠释中华文脉
——读《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沿用至今的古老文字系统,是连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以历史为经,以古老的文物为纬,从汉字的起源、字形、结构说开去,详解汉字与中华文明相生相发、相互成就的光辉历程。

本书收录了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5家博物馆珍藏的225件关于汉字的文物,从古意盎然的甲骨契刻、青铜铭文,到收放自如的秦汉竹简、帛书,再到整饬严谨的刻本印刷,以及风格多样的书法作品。书中有时代久远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刻符龟甲,也有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甲骨;有代表皇皇周礼的陕西扶风出土的墙盘,也有见证秦始皇统一天下的铜诏版;有体现泱泱汉风的居延汉简、熹平石经,也有唐宋盛世的书法大家之作。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观察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为了记录下对世界的看法和认识,发明了结绳记事。后来,为了长久地留存这份记忆,又在木、石等硬质材料上刻下遒劲的线条,这些丰富多样的刻绘符号,成为汉字最初的雏形。至商代,又出现了笔划更为生动的甲骨文,这些意蕴悠长的文字,刚劲有力地镌刻在龟背上,呈现着商文明的博大气象。到了周朝,先人们又开始把一个个汉字融铸在威严庄重的青铜器上,让儒家文化的礼乐思想深植于国人心中。来到开疆拓土的强秦时代,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在字体、字型、笔划等方面进行了重新规制,六国的文字最终被小篆所替代,从此,中国的汉字走上了持续创新求变的道路。至汉代,隶书出现了,它将经济发展、文化自信,中原先进的技术、文化以文字为载体传播至边塞地区,促进了多民族之间的和谐进步。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各字体交相辉映,特别是行书,在魏晋时期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在中华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到了唐朝,在唐文化的滋养下,汉字书写体系日趋完善,楷书已经发展为通行至今的汉字正体。到了两宋时期,凭借着造纸术和印刷术,汉字又得以在更广阔的天地间自由延伸,增进了中华文明的对外交流,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元明清时代,楷书、行书、草书各放异彩,共同书写着生生不息的文明气象。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脉,是维系中国与世界的文明纽带,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汉字还将在赓续和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刘小兵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