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北京劳动者之歌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用好创新平台 带领职工练就一身真本领
用心用情守护社区居民“健康梦”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4年10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好创新平台 带领职工练就一身真本领
——记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能源与环境部“赵迎龙创新工作室”带头人赵迎龙
 

“借助创新工作室这个平台,让职工们扎扎实实地把本领练出来。”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能源与环境部“赵迎龙创新工作室”带头人赵迎龙说。2009年,大学毕业的赵迎龙进入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走上供电巡操工的岗位。扎根电力运维一线十多年来,他从一名新手成长为行业先锋,成为能源系统最年轻的首席技师、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并带领团队建成了行业内首座智能变电站。

让职工扎扎实实练就本领

记者了解到,首钢京唐公司能源与环境部赵迎龙创新工作室(京唐公司高压系统实训基地)成立于2019年,是首钢京唐公司首个高压电气系统领域的创新工作室。今年以来,工作室坚持“一引领两融合”,以打造数智化电力系统为主线,围绕技术革新、管理创新、高端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开展工作,持续助力公司能源系统高质量发展。

赵迎龙介绍,作为高压电力系统高端人才的孵化基地,创新工作室将人才培养作为重要任务,瞄准打造创新型、复合型技术人才的目标,充分发挥“教、带、培”的平台作用,利用“知识星球”,建立工作室“云平台”,通过专家教学、全员分享,形成了共享学习、共同提升的新模式。

“在剥切电缆铜屏蔽层时,下刀力度一定要控制精准……”赵迎龙创新工作室配置了高压开关、变压器、互感器、保护柜等丰富的硬件设施和教学模型等软件,可模拟实际工作中高压电气、变配电所等操作以及隐患辨识、故障处理等多项功能。“创新工作室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跨部门的高压系统培训,定期邀请业内专家结合实际进行分享交流,有力地促进了职工技术技能水平提升和创新成果的转化。”赵迎龙说。

同时,赵迎龙创新工作室定期开展技术比武,建立“首钢供电圈”微信群,通过外出交流、师带徒结对帮扶、跟班实习、技能考评等形式进一步提升职工高压电力系统运、检、维的综合能力,实现由“专一技能”向“一专多能”的快速转型,为系统稳定高效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该创新工作室的多名成员被评为首钢集团、首钢京唐公司“技术能手”称号。“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未来我们还需更加努力。”面对荣誉,赵迎龙保持谦逊。

在技术创新上永不止步

作为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赵迎龙创新工作室坚持技术创新永不止步,保障公司高压电气系统安全稳定、经济高效运行。“纵差保护确实能够保护线路安全运行,但单通道的运行模式一旦出现故障将会彻底失效,失去保护作用。”赵迎龙在工作室例会上对传统的纵差保护设计提出了质疑。作为连续性生产企业,钢铁厂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要求很高。为了提高纵差保护运行的稳定性,赵迎龙带领团队打破常规,改变线路系统模式,为线路长期安全稳定运行构建了双重屏障。

“这个巡检系统可比咱们的两条腿好使多了。现在有点运筹帷幄的感觉。”2023年,由赵迎龙创新工作室研究开发的视频联动智能巡检系统正式投运,解决了操作人员每天往返各个变电站所巡检出的问题。通过对各辅助巡检系统之间的智能联动,还实现了变电站的实时视频监视、智能视频分析、警视联动控制等功能,节约人力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赵迎龙创新工作室研究开发了一键顺控、故障录波组网、报文代码自动翻译等多项技术,累计授权专利27项,发表论文67篇,获行业及以上奖项5项。其中,《大型钢铁企业电网智能化管控系统的研发及应用》课题项目获得河北省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用管理创新提升工作质效

以技术创新融合管理创新,提升管理质效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赵迎龙说:“我们每一个创新成果的诞生都伴随着工作模式的转变。”近几年,赵迎龙创新工作室坚持技术引领,以多系统融合的高效智能管理平台为基础,通过黑屏监控、移动值班、深度点检、无人机巡检等科技手段,实现了电网源、网、荷运维一体化管控系统,全面推动高压电气运维工作从“人工”向“智能”模式的转变,作业效率提升2.5倍,充分释放人力资源,为公司加快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机器代替人力后,我们并没有闲下来,而是投入到了更具挑战性的工作中。”赵迎龙说,工作质效的提升让创新工作室进入高速发展的良性循环。通过不断学习,工作室团队逐渐接手原来由第三方完成的设备电缆中间头制作、变电站保护装置维护升级等工作。“这几年,由我们自己制作的电缆头有200余个,节省费用近百万元。我们边制作边创新,发明了纵向阻水工艺,有效降低了电缆受潮短路风险。这些电缆头到目前还没有出现过问题,大家的手艺已经超过了第三方专业维护单位。”赵迎龙自豪地说。

随着创新成果的不断积累和职工技术技能的持续提升,赵迎龙和同事们已经将设备运行、维护、检修质量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里,实现了电力设备生命周期的全程可控。赵迎龙表示,他将带领团队继续以打造数智化电力系统为主线,以技术创新引领工作提质增效,打造能环系统新质生产力。

□本报记者 宗晓畅 通讯员 尹松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