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得等几个月才能有结果,没想到才几天我就拿到被拖欠的工资了,太谢谢你们了。”就职于天津市武清区某公司,外派至北京市通州区工作的劳动者刘某在拿到劳动报酬后给仲裁员打来电话,话语间流露出难以掩饰的喜悦。刘某在工作期间因工资发放问题与公司产生争议,于今年9月3日到通州区劳动仲裁委申请立案。因本案为跨区域案件,两地仲裁部门经沟通了解到刘某在同一时间也曾到武清区劳动监察部门维权后,两地仲裁、劳动监察部门主动对接,同时发力协同调解,帮助刘某迅速拿到了自己应得的劳动报酬。
据了解,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见行见效,北京通州、天津武清、河北廊坊三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部门创建协同处理机制,不断深化合作,联合印发了《关于通武廊劳动人事争议协同处理工作的意见》《关于通武廊劳动人事争议处理过程中委托调查取证、委托送达仲裁文书的协同合作意见》,组建了通武廊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工作协调小组,并根据案件处理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案件处理情况通报会或研讨会,对于涉及人员多、社会关注度高和重大疑难的跨地区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实现三地案件信息的实时查询和共享,有效提高了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率,降低了劳动者维权成本,充分体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优势。
在近日三地联合召开的第七次案件协同处理工作联席会议上,又进一步围绕提升仲裁办案效能、加强劳动争议预防、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基层调解组织建设等方面交流了经验,并确定下一步将继续扩大合作范围,与秦皇岛市建立联系,探索建立通武廊秦四地劳动人事争议协调联动机制,积极探索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新模式,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张晶 通讯员 宫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