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动是北京绿雅兴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雅兴盛)总经理,“没有安全就没有生产”这一理念,从他创办企业第一天起一直坚持至今。绿雅兴盛的主营业务是外墙保温涂料以及防水工程,在工程作业期间对安全生产提出很高的要求。作为该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李先动坚持安全生产工作亲自抓、带头干,从公司创建以来从未发生过一起生产安全事故。
公司再难
也没想过在安全方面降低标准
“从今天起,所有职工的安全防护用品都由公司统一负责配发。”这是绿雅兴盛成立后不久,李先动在一项目施工现场检查时作出的决定。
在那次检查中,李先动发现合作的一些劳务公司为职工配发的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等安全防护用品不符合安全标准,有些甚至是假冒伪劣产品。他立即召集公司所有管理人员开会,提出由公司为职工配发安全防护用品,不但要保证质量,而且一定要保持高标准。
这一决定一直延续执行至今。近年来,绿雅兴盛每年在安全生产领域投入都稳定在200万元左右,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绿雅兴盛也承受着巨大的市场压力。但李先动说,公司再难,也没想过在安全生产方面降低标准。
安全生产标准不降低不仅体现在不减投入上,还体现在对隐患整改的高标准上。在一项目施工关键期,李先动发现一个吊篮配重出现老化开裂,于是立即叫停施工,并要求所有项目负责人立即排查各自项目是否存在同类问题,这次停工用了3天时间。
李先动说,只要出现这类问题,就要进行全面排查隐患、彻底整改隐患,通常需要3天到5天时间。对于这类项目来说,施工关键期每停工一天影响都很大。但是,对于李先动来说,有安全生产问题就必须立即解决,没有回旋的余地。不仅如此,项目重新开工后,虽然工期更加紧张,但他仍然督促各项目部更严格地落实安全生产措施,避免埋下隐患。
在李先动的带领下,项目管理人员和职工们都更加注重安全生产,将预防工作做得更扎实,各个项目中需要停工整改的隐患也越来越少。李先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坚持也赢得了合作公司的认可。
严格坚持安全第一
让职工平平安安工作
绿雅兴盛现有管理人员50多人、一线职工600多人,其中大多数都是李先动从河南老家带出来的。虽然很多人比李先动年龄大,但是大家都愿意听他的,一方面是因为李先动很随和,无论是在管理人员还是在普通职工面前,从不摆架子,跟他相处很轻松;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在安全方面的“不随和”,这么多年来他严格坚持安全第一,让职工们觉得跟着他干很安心。
“职工们年复一年地背井离乡跟着我干活,我得让大家平平安安的。”李先动说。
对于安全生产,李先动有自己的理解。他曾在部队服役两年,学会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也意识到令行禁止的重要性。自创办绿雅兴盛之后,他坚持将两者结合到一起,起到了显著效果。
同时,李先动不断在建章立制方面下功夫,并在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充分听取职工的意见建议,确保这些规章制度制定出来后职工们能理解,从而便于执行。
在安全生产专题会议上,李先动要求不仅管理人员要讲,一线职工们也要讲。由于大多数职工文化水平不高,他就让职工们依据自己对安全生产的理解讲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自己对改进安全生产工作有哪些好的建议。因此,绿雅兴盛的安全生产专题会议更像是安全“茶话会”,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可以畅所欲言的平台。
让李先动感到自豪的是,由于他一直以来的带动,职工们无论是发现了安全生产隐患还是找到了保安全的窍门,都愿意和职工分享,同管理人员交流。
迎着倾盆大雨逆行
为1万名被困乡亲送去希望
在日常工作中,李先动是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遇突发灾情时,他又成为冲锋在前的“逆行者”,保障受灾群众和抢险队员的生命安全。
“军红路、石板房路都被冲毁了,大安山乡1万多名乡亲被困,急需你们前来支援抢修道路……”2023年7月29日,北京地区遭遇特大暴雨,房山区多地发生山洪灾害。8月2日一大早,正在公司值班的李先动突然接到合作公司北京城建集团抢险大队负责人打来的电话。
倾盆大雨下个不停。没有丝毫犹豫,李先动立即召集公司骨干力量,成立援建队并亲自带队往目的地赶去。
车辆走到一半,援建队发现前面的道路已经被洪水冲毁。李先动和队员们只能背着装备步行继续向前。搭绳渡河、摸石翻山,李先动始终走在队伍的最前列。遇到洪流,他就下水测量深度、流速,确保安全后才带领队员们通过;遇到山路,他密切观察两侧山体情况,叮嘱大家随时做好避险准备。短短10公里的路程,李先动和队员们走了两个多小时。
到达军红路时,援建队发现全线道路损毁多达30余处,最长的断点近200米。“一眼望去,整个路基路面都被冲没了,很多大树被连根拔起埋在河滩里,道路上随处都能看到山上掉落的大石块、碎石。”李先动至今记忆犹新。
顾不上赶路的疲惫,李先动和队员们迅速投入抢修道路的“战斗”中。此时,受灾地区断水、断网、断电、断路、断通信,各个施工地点十分分散且距离较远,各工地间以及与现场指挥部间如何沟通联系成了摆在眼前的难题。李先动主动与指挥部对接,协调申请卫星电话,并与其他救援队伍通过“接力”的方式,将相关抢险信息快速传递。
“一次,在清理落石的过程中,我发现侧上方泥土出现了松动,于是立即招呼大家赶紧躲避。人员刚撤完,侧上方的泥土石块就掉下来了。”李先动说。这样的险情不止一次,他始终保持警醒,保护在场人员安全。
经过连续38个小时的奋战,军红路、石板房路终于恢复通行,李先动和队员们的坚持换来了大安山乡1万多名乡亲“生命通道”的畅通。
此后,李先动还带领队伍辗转于河北镇、大安山乡、十渡镇等乡镇,清淤抢修道路近20公里,为抢险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赞誉。
□本报记者 刘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