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载满“小乘客”的通学车,行驶在昌平区的大街小巷,成为一道亮眼的风景线。据了解,在“公交微循环”正式运营第一天的早高峰时段,天通苑学校2条线路4个车次共护送140余名学生准时到达校园。开学首周,9条公交线路26个车次累计为7所学校1750余名学生提供了上下学通学服务。
作为构建首都中小学通学公共交通运营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回天地区试点“公交微循环”助力通学服务一经推出便得到了广泛认可与肯定。接下来,回天地区还将持续优化校园周边交通环境、公交线路和站点等,让更多学生和家长选择“公交微循环”出行方式。
近年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昌平区积极落实“回天行动计划”,着力解决优质资源不足和资源布局不均衡问题,采用多种模式引进名校资源,与清华附小、中关村二小、人大附中、一零一中学等联合创办31所学校,回天地区优质资源占比提升至54.8%,有效缓解了学生入学压力,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全面扩优提质。
在满足回天居民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同时,昌平区积极打通“最后一公里”,着力解决学校周边接送不便、交通拥堵等问题,用爱护航学生们的上学路。
在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的推动下,位于昌平区天通中苑西区、立水桥东二路东侧、太平庄中街北侧的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天通苑校区于2019年投入使用。近年来,随着就读学生越来越多,周边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成为学校和家长的一块“心病”。
为让学生上学更安全、更便捷、更高效、更有序,进一步减少安全隐患,市、区两级回天专班统筹协调、各部门综合施策,对清华附小天通苑校区开展交通优化工作。其中包括:在太平庄中街、立水桥东二路安装2套路侧违章停车监控执法设备。通过改造道路断面、规划行车流线、设置交通指示牌和监控设施等措施提高学校周边道路通行能力。优化校园南门西侧区域,对家长等候区进行拓宽,融入学校文化元素,增设围墙座椅、宣传栏、雨棚和校徽等内容,进一步解决放学瞬时人流量增高,车行、人行交织引发的不安全问题。在清华附小南侧太平庄中街施划即停即走标线140米,设置提示标牌4个,在立水桥东二路施划停车位,推动周边地块共享停车资源,加强南侧地上停车场管理,通过车位周边绿化、设置停车标志和隔离挡板、安装电动伸缩门和保安岗亭等举措,方便学校停车管理,提高车位供给能力。
“很多老人或抱小孩的妈妈来接学生,现在有了休憩的地方,坐着等孩子放学,舒服多了。”一位家长说。短短一个月时间,在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学校周边道路得以畅通,为学生及家长带来了全新体验。
下一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昌平区秉承“把好事做好,把实事做实”的原则,持续做好回天地区在建学校周边交通优化工作,不断强化公交复合运用创新,切实实现安全通学、便利通学、环保通学。
□本报记者 盛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