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苑
3上一版
 
盼着秋桂迟迟开
红袄漫话
月亮de独白
满树红柿醉中秋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4年9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满树红柿醉中秋

 

“身体圆圆没有毛,不是橘子不是桃。云里雾里过几夜,脱去绿衣换红袍。”这个谜语的谜底是柿子,是豫中地区老百姓根据柿子生长特性自编的。

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实行分田到户后,我们家分到了一块水浇田,地头有七八棵柿子树,它们长得枝繁叶茂。春夏像一把把绿绒大伞,金秋似一团团熊熊的火焰,寒冬如钢铁般的战士,傲然伫立在空旷的田野中。

令我惊奇的是,这些树结出的柿子形状各异,有方形的、有尖形的、有扁圆形的、有灯笼形的。后来,生产队一位老爷爷告诉我,这些柿子分别叫镜面柿、火晶柿、牛心柿……

“七月的枣八月的梨,九月的柿子红肚皮。”每年中秋节前后,八月黄柿子由青变黄,如果这时你咬一口,立即涩得眉头紧皱,忍不住赶忙“呸”“呸”“呸”连吐几下。

这时收获的柿子需要加工一下,才能变成美味。把柿子洗干净放进瓮罐,倒入半烧开的水,放在煤火的旁边,保持罐子里的水恒温,每天更换一次。三五天后,柿子的涩味就完全消失了,品尝一口,又脆又甜,乡亲们把这叫“揽柿子”。

老百姓之所以对柿子有着如此娴熟的加工技艺,主要是柿子树在我国有漫长的种植历史,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古人称赞它:“色胜金衣,甘逾玉液。”柿子的营养成分高,含有维生素、胡萝卜素、葡萄糖及钙、磷、铁、碘等矿物质。

中秋时节,柿子色泽艳丽,是祭月、拜月的贡品之一。人们不仅喜欢又脆又甜的硬柿子,更喜爱甜如蜜的软柿子。这是上天赐给人们祛除燥热的上乘果品。

到了九月末,柿子长势更加喜人,像红灯笼一样挂在枝头,大多都已变软,我们再也不舍得摇晃柿子树了。那些年采摘柿子的时候,哥哥拿着自己制做的一种高空采摘工具,在柿子树下采摘,姐姐与我在树下捡树上掉下来的柿子。叔叔上树夹那些长在树梢的柿子,他先用绳子把竹篮绑在树杈上,把一个个柿子装满篮子后,再卸到地面,如此反复多次,才把树上的柿子基本采摘完。

每年摘柿子,母亲总要在树上留一些。我不解地问母亲,为啥不全部采摘完呢?她说:“这些柿子,是专门留给鸟雀们过冬的。冬天它们找食困难,给它们留点,免得挨饿。明年开春,还指望它们捉害虫。”

柿子收回家后,大人们开始忙忙碌碌制做柿饼。削去柿皮用绳子串起,开始晾晒,蒸发柿子中的水分。十天半月后,柿子呈现深褐色,逐渐变硬,表面凝结一部分糖霜时,然后再一层柿子、一层柿皮地存放进容器里,最后密封严实,放到阴凉处。个把月后,柿子变戏法似的长满白霜。

现如今,柿饼是很普通的一种食物,可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柿饼是我们日思夜想的美味,也是我们逢年过节才能品尝的奢侈品。

人生如梦,世事沧桑。在故乡,柿子是一种标志,是一种乡愁。提及柿子,甜在舌尖,润在我心。

□周虎军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