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描述一下您的病情。”“您的肚子痛是长期的还是间歇性的?”“您拉肚子的次数是多少?”…… 市民小李近日因为腹痛、腹泻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预问诊的对象是一位“电子医生”——近日,AI门诊预问诊系统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正式投用。这也是该类系统在西南地区首次投用。(9月2日《成都商报》)
当前,AI参与问询分诊在医院变得日益普遍。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交互陪诊应用“公济小壹”,主打“全流程规划指引”。江苏省人民医院的AI陪诊应用,可以提供咨询、就医规划、导航等服务。
医生如何处理与AI的关系,医疗类AI的风险怎么防范、弱点怎么克服等,这些话题在医疗系统的关注度很高,AI不懂人的情感,医疗过度依赖AI技术等现象值得警惕等分歧和担心也很多。“AI先问诊”等模式为相关分歧找到了平衡点,AI只做分诊导医的前期辅助性工作,后面还有医生把关,两者可以形成紧密协作并取长补短。
看病不知挂哪个科、进哪个门、走哪条路,不懂先排哪个队,这导致一些患者每次看病,都要多走很多弯路,多浪费很多时间。医生问诊也面临不小的工作量,从头问到尾要花很多时间。“AI先问诊”等模式可以针对性地缓解这些难题。由AI“打前站”,由医生随后进行修正和补充,医生和AI就能做到主次分明、高效协作。这种诊疗模式若能得到完善和普及,有望增加看病的便捷性,并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唐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