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视窗
3上一版
 
劳模柳浩和她的“样品之家”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4年8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劳模柳浩和她的“样品之家”

柳浩带领团队职工在路面巡检
柳浩每天都要与不同规格的砂石料打交道
柳浩和她心爱的路面材料样本
每块样本都要详细标注采集信息
柳浩和同事在博物馆内
 

“你看,30年来咱们的道路路面就是这样的结构,每层都采用不同的材料,都有着明显的区别,多好看……”在北京建工市政路桥建材集团沥青混合料博物馆内,北京建工市政路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全国劳模柳浩拿起一个个从道路上钻取回来的路面材料的结构样本,像介绍老朋友一样,介绍起样本中蕴含的道路路面材料开发的历史。

在沥青混合料博物馆内,可以看到北京市内各条主要道路路面材料结构样本,从长安街到宣武门外大街,从紫竹院路到五环路,从六环路到G7高速公路……这个博物馆囊括了30年来北京道路沥青材料的发展历程。

“每一个样本背后,都有一段道路路面材料科研攻关的故事。”柳浩说。其实,柳浩这30年的工作经历,与北京道路路面材料发展的30年紧密相关。最初的时候,柳浩所在的科研室只有6个人,现已发展成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强大科研团队。柳浩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现在交到了北京市劳模杨丽英手上,真真正正实现了劳模的创新传承。创新工作室承担了国家、交通运输部、北京市科委、北京市交通委等各类科研项目累计25项,拥有发明专利27项、发表论文31篇、主编地方标准9部、主参编国家及行业标准7部,多项研究成果成功应用到了北京市多项重点工程当中。该团队先后获得包括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等在内的各类国家级、省部级奖项37项。“材料取样上也有进步,过去我们都是人工巡查,手量、手动采集。现在有了综合采集车,通过雷达激光系统,就可以检测路面开裂、变形等情况。”科研团队成员王真博士说。

在沥青混合料博物馆内,可以看到以绿色道路材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功能型沥青路面材料研发为主攻方向的三大系列化产品及多种特种改性沥青产品。沥青混合料博物馆浓缩了30年来对于道路路面材料的科研样本,是创新工作室外延的成果之一。“这个博物馆里凝结的不仅仅是创新工作室研究过的道路路面材料,也网罗了北京30年来道路路面材料发展的进程,相当于给路面材料样本找了一个家。”柳浩说,“高质量发展对路面材料的开发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将再接再厉,迎头赶上技术的最前沿。”

□本报记者 边磊/文 于佳/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