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城乡之间的差距在日趋减少,不少县城正逐渐成为地方经济活力的新热土。因此,“县城”一词,甚至是“小镇青年”“县城文学”亦屡屡成为搜索的热词。
据《三联生活周刊》报道,从社交网络到大屏幕,从短视频、音乐到影视剧,“县城”都成了新热点。人们将“县城”提炼成一套可复制的视听语言符号,一种简单易传播的表达模板,一种容易被感知的氛围,唯独不必是一座真正具体的县城。伴随着这种对县城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回流县城生活与工作。县城从曾经的“驿站”,一下子成为了年轻人创业梦开始的地方,“小镇创业家”这个词也开始流行起来。
笔者近期看了一部描写小县城年轻人回乡打拼发展的影片《云边有个小卖部》,深深为年轻的主人公敢于放弃大城市的打拼生活、回到小县城艰苦创业的故事所感动。这部影片看似虚构,其实是代表了成千上万的返乡青年回到小县城继续进行创业和提升的现实。
根据《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中国有1866个县,这些县域占全国国土面积的90%左右,同时占中国大陆人口和GDP比重分别为52.5%和38.3%。实际上,市辖区也与县的行政地位相同,如果把市辖区算进去,则中国一共有2800多个县级行政单位。所以,一个个县城,其实就是一片片亟待开发的热土。
近年来,随着国家改革政策的深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县,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去探索自身的发展道路。由此,为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保障。各类财政补贴、创业支持、人才引进等措施也为大批年轻人回县城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不少在北上广深一线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正在不断寻找自己的新出路:与其每天过着吃外卖、住出租房、挤地铁、上“996”模式的班,还不如回到安稳的小县城,过着节奏舒缓的生活。虽然小县城也需要打拼,但压力却没有大城市这么大,也没有大城市那样拥挤,环境也更舒适些,可以兼顾诗与远方,更可以随时与家人、亲朋好友沟通和交流。比如,在天津市武清区,有不少“新农人”从职场回归农场,他们通过引进现代种植技术,实现蓝莓规模化种植,带动了村民就业。
应当看到,如今的县城,早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众多的县域在“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强力带动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经济结构逐渐优化,有的县城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如曾经的劳务输出大县安徽临泉县,在高峰时期,在外务工人员多达80万至100万,接近一半人都在外漂泊过,如今这一数字已经减少了60万,大量人口开始回流县里。
我们说,县城不但承载了年轻人的乡愁,更重要的是这里有更多的新机遇。如商务部等九部委提出,到2025年,要在全国打造500个左右的县域商业“领跑县”,未来会有很多举措出台助推县域经济的大发展。
年轻人纷纷回归县城创业与生活,孕育着乡村振兴的新希望,是一种富有远见的选择,也是生活观的重构。回到出生的环境,从这里开始寻梦之旅,把自身的理想与国家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有效对接,就会在县城的舞台上创造更多的奇迹!
□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