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体验军训 筑梦未来
北京打造生态环境“三监”联动大模型
排查防汛隐患
首农食品集团全力保障市场有序供应
延庆永宁铸造厂荣获“北京城市更新优秀项目”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8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支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北京打造生态环境“三监”联动大模型

 

生态环境的好“颜值”,离不开科技赋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随着治理深入,为适应大气污染防治新阶段的管理需求,本市生态环境部门向管理要效能,向科技要效率,系统化打造生态环境监管、监测、监察——“三监”联动大模型,支撑了新阶段大气污染防治科学、精准、依法治污。

“三监”联动提升大气污染治理能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北京市锚定蓝天常在的目标,空气质量实现明显改善,备受公众关注的细颗粒物(PM2.5)浓度实现连续三年稳定达标。从过去天天盼蓝天,到现在常常晒蓝天,北京市民的蓝天获得感大幅度提升。前不久,摄影爱好者在延庆九眼楼长城,拍到了古老长城与百公里外的北京中央商务区(CBD)的同框照片,突显了北京的好“气”色。

当前,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进入了在相对低的浓度水平下进一步改善的阶段。面对新形势,如何进一步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让公众感受更多的蓝天白云?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率先探索,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创新实施“监管部门统筹调度、监测部门智慧感知、监察执法部门精准执法”的“三监”联动。其中,环境监管部门发挥“发动机”作用,统筹调度,提出重点任务要求;环境监测部门发挥“哨兵”“耳目”作用,感知发起,模型智慧分析线索问题;环境执法部门发挥“铁拳”作用,循迹打出精准监管合力。

加快形成生态环境新质生产力

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自主开发的“三监”联动大模型,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以新型的监测网络、智慧的分析技术、高效运转的调度系统,强力支撑了“三监”联动机制运转,促进生态环境的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新型监测网络支撑“三监”联动智慧感知。在传统监测体系基础上,充分运用传感器、物联网和卫星遥感等技术,构建了“天上看、地上巡、数据联、电量核”新一代监测体系。其中,卫星遥感“天上看”,能够遥感智能识别裸地、黑臭水体等10余类目标,识别精度达90%。走航车在“地上巡”,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边走边测实现“秒级响应——智能溯源——闭环监管”;5700余条路网的道路尘负荷水平一目了然。新型监测网络保障了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为“三监”联动提供了大数据支撑,智慧感知问题线索。用电量、工地台账、餐饮企业台账、重型柴油车等经济社会运行数据联入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经过智能算法分析,实现对各类污染源全方位、全时段监控。

智能算法助力“三监”联动精准研判。聚焦低浓度水平下城市精细化管理需求,构建智能识别算法库,自主研发了单车排放超标、企业产治不同步等26类问题线索挖掘算法,动态追踪高值冒泡、超标排放和违规行为。

系统调度实现“三监”联动高效运转。精准治污调度平台是支撑“三监”联动的科技利器,实现了“监测一张网、结果一张图、问题一张单”的可视化集成,做到了空气质量快速评价、污染形势全面研判、污染问题智能溯源、活动水平动态追踪,全方位提供精细化决策支持,全流程可视化展示,能够有效支撑主要污染源的综合分析和监管,实现了大气环境管理的全面监测感知、智慧分析研判、高效精准调度。

已推送各类环境问题线索1万余条

“三监”联动实施以来,共推送各类环境问题线索1万余条,实现精准快速响应,生态环境治理模式逐步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以VOCs无组织排放监管为例,以前,精准锁定排污高值点是难题。现在,VOCs“三监”联动走航监测让问题迎刃而解。针对某区域VOCs居高不下问题,结合历史数据及企业生产情况等因素,监测部门精细安排走航路线,对重点区域、重点点位进行全覆盖;行动中,对发现的VOCs高值区域,执法部门配合使用便携式仪器快速探测排放源位置、精准定位问题,“边走边看、边看边查、边查边办”,显著提高了执法效能。

在日常环境监管和污染过程期间,“三监”联动体系能够做到动态预报污染过程,支撑减排管理决策,锁定和推送问题线索,全市精准调度和执法,实时评估追踪措施落实,实现了精细监测、科学溯源、精准分析、高效执法。

“三监”联动还实现了看得清、打得准,有效提升监管和执法效能。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在线、遥感、走航、热点网格等诸多科技手段赋能,使得环境污染问题发现率和发现水平不断提升,也让执法更精准高效。

□本报记者 孙艳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