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盛丽)记者7月24日从北京市发改委了解到,今年以来,本市坚持“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稳增长、推改革、强创新、兴文化、优生态、惠民生、防风险,发展动能加快壮大、产业发展态势较好,改革活力逐步释放、社会预期有所好转,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首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定、增强、向好”。
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18万亿元、同比增长5.4%,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出台产业支持政策70余项,新设4支政府投资基金,前瞻谋划布局的重大产业项目落地见效,上半年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5.4%,分别高于全国1个、0.8个百分点。用好“服务包”机制为企业提供2.3万个服务事项。
印发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一揽子政策,开发政策性岗位5.5万个。新建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20个、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207个;建立适龄幼儿入园服务平台,58家民办托育园所转为普惠托育点。积极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支撑、多种出行方式为补充的综合交通体系,通学公交新开线路228条,开通21条通游专线、11条通医专线。制定中心城区停车设施建设发展行动方案,新增9000个车位。新增新能源汽车9.7万辆、充电桩6.52万个。印发实施花园城市、绿道系统专项规划,完成23个无界公园改造。
印发实施推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及17项配套支持政策,上半年全市设备购置投资同比增长32.9%、高于全国15.6个百分点,政策带动绿色智能消费品销售额约9.4亿元、汽车销售7.3亿元。
优势产业有力支撑经济增长,信息服务业、金融业、工业三大行业增加值合计占全市GDP的比重超5成、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8成,分别增长12.4%、5.8%、7%,增速分别高于全国0.5个、1个、1个百分点。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6%、高于全国5.7个百分点;市场总消费额同比增长4%,其中服务性消费额增长8.3%;北京地区实现进出口1.83万亿元人民币、再创新高。
不断丰富消费产品和场景,实施西直门、双井等15个商圈改造,建立大型活动“一件事”集成办理,上半年共举办演出、赛事、会展等大型活动965场次,1至5月文化艺术业收入增长20.8%,率先在“两场”设立全国首家境外来宾支付服务示范区,上半年北京口岸免签入境外国游客增长10.12倍。补短板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0.5%;拓城市更新投资,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289个、新完工325个。
以企业获得感为导向,不断提升为企服务效能。持续擦亮“北京服务”营商环境品牌,建立“专事专议”制度解决新产业、新业态等领域涉企审批服务问题,累计推出62个场景“一件事”改革,综合监管信息系统上线试运行,全面推行非现场监管,制定覆盖260个行业领域的非现场监管清单,上半年上线兑现类政策事项364个、惠及86万家企业。积极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政府向中小企业采购的合同金额占政府采购合同总额的近8成。
下半年,本市将在需求端多措并举扩大有效需求,聚焦重大项目落地稳投资基本盘,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抓产业投资,聚焦推进“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不断改善消费环境,稳定消费预期,在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上下功夫,推进商旅文体加速融合,促进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在产业端,深入推进高精尖产业发展,扎实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持续提升数字经济发展能级。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等领域加力重大项目储备,聚焦未来产业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建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联席会议制度,持续加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精准推进公共服务补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