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风雨兼程 夜间作业 确保200余公里排水管线畅通
未雨绸缪 接到指令第一时间出动抢险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4年7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雨兼程 夜间作业 确保200余公里排水管线畅通

张根
北京排水集团第一管网分公司运行三班班长
 

7月12日10时40分,市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北京排水集团启动四级响应。此时,北京排水集团第一管网分公司运行三班班长、北京市劳动模范张根早已和他的20名同事抵达各个防汛点备勤。

“我们5月21日进入防汛备勤状态以来,24小时都有人在岗,所有人员都是24小时随时待命。”张根说。张根的班组管护着东到天安门中轴线,西到宣武门路口至积水潭桥沿线,北到北二环南侧主路以南,南到前三门大街区域10.8平方公里、长200余公里的排水管线。区域内居民住户、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众多,任务很重。

从今年二三月份,张根就和同事投入了汛前准备工作:清通雨水口、疏通雨水管线,5000多块雨水箅子要一块一块地清理。“我们的养护计划从月初就开始制定。”从业15年,张根有着丰富的防汛备汛经验,他经历过近15年来北京所有重大汛情,凭借周密的防汛保障方案、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高的应急处置能力,在面对急难险重问题时,他总能提出行之有效的想法建议,即使被绿地掩埋的井盖,通过精准的设备检测和数据分析也能探索到井盖位置;通过积水,可以判断出雨水口在积水的什么位置。此外,他还掌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应急救援、心肺复苏等多种技能。

由于负责区域都是核心区路段,为了不影响交通,所有清理工作都在夜间进行。每到夜深人静,张根和同事就会穿上专业防护服,根据事先制定的计划,按顺序清掏雨水管线。所有防护措施做好,大家手持铁锹,一锹一锹将淤积在雨水管线中的污物清理出来,再装车运走。

随着科技进步,张根和团队会通过手持检测设备,将摄像头送到地下,通过地面平板观测检查井、管线等是否存在淤积现象。对他们来说,管道内有树根、水泥等无法用铁锹清理的杂物是比较头疼的。

今年的养护过程中,队员在德胜门东大街下凹桥区的雨水管道里发现了大量水泥,雨水口被完全堵死。水泥特别硬,只能采取有限空间作业的方式解决。

“虽然是四五月的天气,但我们的人都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用具,还没干活儿浑身就已经湿透了。”张根说。在有限空间,浑身汗水的排水人员只能在狭窄的空间内用锤子等工具将水泥一点一点敲击下来,像雕刻一样,纯手工操作。敲下来的水泥碎块装桶,用绳索吊出雨水井,再装袋。“整整一夜,最后清出了十几袋水泥。如果不清理,这就是隐患,到了汛期,北二环辅路就可能积水,影响通行。”

汛期来临之前,张根还带领队员进行了井盖内防护网的新增补装工作。每口井内打膨胀螺栓,将网紧紧固定在井口。“今年补装了300多个防护网,这是防止雨水过大冲开井盖,从而造成人员跌落。”

每场雨中,都有张根和同事的身影,对他们来说,风雨兼程已是常态。事实上,即使在汛期,所有防汛人员同时还承担着日常的接诉即办排水事项的处置工作。

15年的工作经历,张根总结摸索出了很多防汛的工作方法。他以“管好两端、守住中间”为抓手,在前端抓好控制,开展雨水口倾倒技防专项治理,对雨水管线、下凹立交桥进退水管线和排河口进行拉网式检查,及时消除发现的问题;中端抓强化,落实推进了集团“一截流一周期”精准运维工作,减少初期雨水与合流制溢流污染;末端抓提升,安装排河口垃圾拦截网和旋流沉砂装置,落实“清管行动”。通过综合施策,实践了水安全与水环境兼顾的绿色防汛体系。

张根说:“我们的工作就是保障北京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安全运行,保证市民在汛期安全出行。”

□本报记者 边磊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