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刚下过雨,斋堂水库两岸的青山云雾缭绕,一泓碧水倒映出一幅诗画。站在水库的大坝上,看着平静的水面,刘波说:“别看这里风景怡人,但我们一点也不敢掉以轻心。”今年刚好50岁的斋堂水库,在经受住去年“23·7”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之后,经升级加固后恢复了“年轻态”,但目前,所长刘波正带领所有职工严阵以待,力争汛期精准防汛调度,时刻关注水库安全。
入汛前,斋堂水库上游的“前哨”——清水水文站恢复重建项目完工并启用,全新的水文站被刘波称作“堡垒式水文站”。“其建设标准比原来提升很多,特别是重建的监测揽道房桩基直接入基岩一米深,大大提升了设施的防御能力。监测设施也实现了自动化,即使发生超标洪水,人员可以转移,测流设备依然可以运行。同时,为保障数据的顺利传输,专门增加了北斗传输模块,就算遭遇断网,水文数据也可传输出去。”刘波介绍说。“前哨”水文站实现了自动化,让刘波心里踏实了不少,这样使得即使在极端天气中,工作人员安全也有了保障。
去年的那场大雨,让刘波印象深刻。刘波介绍,对于库区下游冲毁的地方,关键防护部位在汛期已经修复完毕,防护能力提高了不少。同时,在常规汛前准备上,依据“23·7”的经验,今年在预案、通讯、责任制等方面都比去年做得更细致。
谈及今年的汛期工作,就不得不提去年“23·7”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正是经受住了这次巨大的考验,让今年的汛期工作更加细致、精准,更有针对性。当时,斋堂水库水位一度高达461.56米,超历史最高水位37厘米!正是刘波带领全所成员坚守192个小时,当时的每一个紧要关头都记忆犹新。
当时,第一次洪峰到来的紧要时刻,相继发生前哨水文站冲毁、通讯中断的情况,斋堂水库管理所一时无法得知准确入库流量,并与上级部门失去联系。千钧一发之际,刘波带领团队与洪水正面较量,经验丰富的他,根据水位变化,反推入库流量。通过推迟大流量泄洪,分级降低下泄洪水流量的方式,为官厅山峡区间受困列车旅客和下游群众转移以及洪水错峰创造了有利条件,有效降低了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在刘波看来,去年两次迎战洪峰能安然度过,得益于团队平时打下的坚实基础。“咱们的闸门,每年汛期前都要调试,每一处工程要巡视检查,确保正常。去年强降雨到来前,我们也做了充分准备,人员分工明确,发电机加好油保证随时能用……所以,平时所有的备汛工作都不是白做的!”刘波说。
虽然做足了准备,但刘波的心也总是悬着。所里的事情,不管是工程管理、水资源调度、防洪、水源保护,每一项,他都是自己亲自去盯,他说,这样才踏实点儿。“目前是防汛关键期,这段时间我基本上都会守在所里,要确保水库平安度汛,践行好守一座水库、保一方安全的责任。”刘波说。
□本报记者 孙艳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