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爆服的重量是70斤,每次训练要连续穿着1小时以上;黑索金含量为10克,1米导爆索的燃尽时间为万分之1.54秒……这些数字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并无意义,但对于排爆特警来说,却是每一次面对生死题时最重要的解题条件。这就是排爆特警罗云龙的“日常”:穿最重的装备,干最精细的活。
罗云龙出生在延庆区的一户农村家庭,那时他的父母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儿子将来会成为一名“排爆教头”。也因为对儿子怀着一份只求平安的期许,老两口在看到儿子填报的中考志愿时,偷偷将警校从志愿里划掉了。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罗云龙从未放弃梦想,大学毕业时,再一次选择了从警。
2007年,罗云龙正式加入北京公安特警队伍。4年的时间,训练、出现场、执勤,不断的磨砺让这个曾经只想当警察的毛头小子,萌生出新的梦想——要做一名特警中的尖兵。2011年,罗云龙经过考核成为一名排爆手。排爆工作是一项高难度技术工作,对岗位人员的身体素质和专业知识都有很高的要求。
“排爆服重达70斤,犹如装甲锁住全身,沉重的头盔压迫颈椎,每次训练都要穿1小时。这要求排爆手具备强大的肌肉力量、稳定的核心控制、充沛的体能耐力。”罗云龙说。为了驾驭好这件“装甲衣”,他从队里找来一件淘汰的排爆服,每天坚持穿着它加练1公里跑。
优秀的体能素质是成为排爆手必须具备的身体条件,而熟练掌握力学物理、化学、图像、装置等专业知识则是排爆手必不可少的智力条件。大学学习体育专业的罗云龙在这些专业知识面前成了典型的“门外汉”。
罗云龙深知“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的道理,为了尽快学懂学透专业知识,掌握排爆专业技能,教官走到哪他就问到哪,他整理的学习笔记从几张变成了几本,看过的书也慢慢摞得比他身高还高。“门外汉”就这样成为了“专业通”。
很快,罗云龙就迎来第一次排爆考验。残垣断壁间,弥留着刺鼻的气味,门上有一疑似爆炸装置,罗云龙独自面对着这一切。在检查爆炸装置时,他发现了一条纤细的引线藏在只留了一道门缝的门后。研判,剪线,拆除,分解,群众终于脱离险境,罗云龙整个人却瘫倒在地上。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从那次以后,罗云龙对自己更加严苛要求。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排爆能力也越来越精进,在2020年北京市公安局涉爆现场先期处置强化培训、2022年北京市公安局反恐怖和特警总队举办的搜排爆比武中,他都是第一名。
想到未来,这位将青春献给排爆岗位的特警说:“希望排爆队伍更加壮大,也真心希望未来永远用不上我们这些排爆特警。”
□本报记者 周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