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西城区全面启动花园城市建设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势赋能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人才创业投资基金
喇叭沟门中榆树店村黄花菜迎来采摘期
新国展二期“紫金丝带”全面亮相
唱响社区“好声音”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7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昌平区打造人才“蓄水池”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势赋能

 

近年来,昌平区实施人才强区发展战略,全面聚焦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全环节,深入实施并持续升级“昌聚工程”人才项目,形成了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的良性发展格局,为昌平区打造未来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策源高地注入动力。

以培育之“新”搭建育才平台

整齐的工位、宽敞的多功能厅、书香四溢的洽谈区……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沙河园),位于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内,明亮的环境、齐全的配套设施令人眼前一亮。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大四学生兰锦航主创的“文旅星”团队在这里拥有3个工位,他们的项目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现实文化遗产与数字资产的转化。除了获得免场租等支持外,创业园还给这个初创团队介绍了与运营方向十分契合的合作资源。

沙河园目前入驻40支创业团队,注册落地27家师生创业企业。创业团队在入驻园区后,不仅可获得免场租、水电和物业费的相关支持,还可以享受政策咨询、工商注册、法律服务等基础型服务,专业培训、导师辅导、人才招聘等提升型服务,以及投融资对接、行业产业对接、生态平台建设等拓展型服务支持,全力为各类创业人才团队厚植发展“新芽沃土”。

昌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为鼓励高技能人才梯次发展,昌平区出台了全市首个区级促进高技能人才发展实施细则,从支持企业培养评价高技能人才、劳动者向高技能晋升发展、对荣获技能荣誉予以奖励、对优秀技能人才加强服务保障等方面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

以政策之“新”引领聚才态势

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昌平区围绕先进能源、医药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栽好招才引智的“梧桐树”。

在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实验室内,氢能(氨能)技术研究中心制氢技术部经理许壮博士正带领团队开发新一代高效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氢能是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但是目前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从而降低成本,推动大规模应用。”许壮介绍。

该项目的顺利实施,离不开研发团队的智慧和努力,也离不开昌平区的政策加持。“我入选了2023年昌平区‘昌聚工程’青年类人才项目,在得到昌平区专项资金支持的同时,也解决了子女入学、医疗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这让我们能够更加专注于技术研发,确保创新技术能够早日落地,推动能源转型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许壮表示。

正是通过聚合优势政策,昌平区也集聚了人才资源的“最大增量”。截至目前,“两谷一园”人才队伍持续壮大,拥有院士45人;省部级人才、正高职称以上人才1487人,研发人员4.8万人;“昌聚人才”146人;教育资源集聚,入驻10所高校,进驻68个整编制学院,师生总数达10.9万人。

以机制之“新”尽展用才智慧

培养和引进人才不是最终目的,人尽其才是根本。昌平区在全区持续创新推开“科技副总”柔性引才机制,通过搭建“一才融四链”新平台,精准链接高校、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助力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

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的“科技副总”孙健,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的副教授,2023年8月以来,他将自己丰富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企业科技创新和研发工作中,帮助企业优化生产工艺,解决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短短几个月,他与企业团队共同研发的iBot关节手术机器人便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

2023年以来,昌平区第一批“科技副总”与驻区29家高新技术企业深度合作,推动生物医药领域6项、先进能源及新材料领域12项、先进制造领域2项、信息技术领域3项、农业及环境资源领域9项共32项课题取得阶段性进展。2024年6月,经过专家评审,生物医药、先进能源、先进制造等8个领域的39个优秀课题脱颖而出,获得昌平区第二批“科技副总”立项支持,“属地搭台、企业出题、高校揭榜、引才促产”的发展模式正加速构建。

□本报记者 周美玉 通讯员 王星月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