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人工智能开展课堂教学,用大数据精准分析作业;让学生与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进行一对一对话,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为教师职业发展进行智能画像,出具个性化发展报告……近年来,北京市教委加快推进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通过以智助学、以智助教、以智助研、以智助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近日,两所被选为北京市首批人工智能试点校展示了阶段性应用成果。
“传统课堂强调如何教,AI课堂强调自主学”
当天,在北京市第十八中学的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选修课堂上,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赵建光带着“AI问学课程社团”进行“极端天气对城市造成的影响”专题研究。AI技术为初一学生韩一菲提供了她没想到的角度,“AI帮助我培养发散型思维,考虑问题更加全面。”
今年寒假,赵建光做了一次调研,结果显示六成学生已使用大模型帮助学习。本学期他开设了校本课程,辅导学生更加合理高效利用AI技术进行项目式学习。“AI技术讲究人机互动,不像以往的网络搜索工具只给出一堆检索条目,回复更有针对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另一侧的NB仿真实验室里,物理教师王玉指导学生在电子白板上操作实验。“目前,数学、物理、化学学科都已开展仿真实验,这样不受场地、器材等条件限制,避免了一些有毒有害实验的风险,也帮助学生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极大激发了学习兴趣。”
“传统课堂强调如何教学生,AI课堂更强调学生自主学,并构建深度学习的融合课堂。”十八中校长李金栋介绍,学校建立了中小学一体化人工智能课程体系,通过智慧课堂教学系统、网络阅卷系统等多项AI技术的综合应用,改革传统教学形态,让教师得以把精力集中于提升课堂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同时,十八中探索搭建智能研修平台,开发出教师发展数字化档案、教师发展周期诊断工具等五大数字化支撑工具,用AI助手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相关课题2023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目前,十八中教育集团所有成员校的教师都拥有个人的智能发展画像。
“AI技术就像教师的助手、学生的私教”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已构建人工智能特色课程群,被选为首批人工智能试点校后,该校开展了三个相关项目研究。
学校数据中心主任胡廷锋介绍,智慧作业项目方便教师了解学情,让学生获得更多机会进行针对性训练,提升了学习效率,减轻了作业负担。星火英语听力项目突破以往听说练习要在机房进行的限制,改为在教室开展相关练习,学生在家拿着手机或iPad也能进行。星火辅助编程项可以实时呈现课堂作业结果,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效果。
“AI技术就像教师的助手,应用后的课堂质量有了很大提升。”英语教师刘晓唯介绍,以往的课堂虽然也有互动答题,但教师无法及时检测每个学生的发音准确度和表达流畅度,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安排一对一辅导,一周都进行不了一轮。使用AI技术后,学生通过手持的语音答题器完成语音识别,系统实时智能评分,并给予反馈和指导。“我们在初三试点一年后,中考英语的听说满分比例几乎超过70%,平均分达到39分(总分40分)。”
市教委: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市教委加快推进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打造智慧校园样板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市教委表示,下一步,将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突出应用服务导向,扩大优质资源共享,以“人工智能+”为主要手段,支撑首都教育改革创新。围绕课堂教学、精准作业、自主学习、教育评价、教师研修等核心场景,打造教育教学应用新场景,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
开展全市智慧校园达标认定,实现智慧校园达标率85%的任务目标;遴选第二批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校(60所左右),承担以智助学、以智助教、以智助研等试点实验。利用新技术开展综合性教学活动,形成课堂教学新质生产力。
在教师发展方面,市教委将把数字素养作为新时代教师队伍的基本功,进一步加大数字化素养培训,提升学校管理者数字化领导力和教师的数字化应用能力。推动“双师课堂”转型升级,实现优质师资跨校、跨区共享。探索建立激励机制,推动教师智力资源共享与绩效考核、职称评定、骨干教师评选挂钩,打造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重点开展辅助备课、题型选择、作业批改和智能组卷等应用,帮助教师减轻重复的事务性工作。以新技术辅助老师实现差异化、精准化教学。
据了解,市教委将聚焦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建模分析和趋势研判,以数据驱动教育科学决策和精准治理,实现广义的教育“未诉先办”。同时,市教委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或课程,结合新技术企业需求,加大高等教育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招生规模,采取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方式,实现优势互补,为企业“量身裁衣”培养急需人才。推进建立国家人工智能学院(北京),打造世界领先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高地。
□本报记者 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