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北京劳动者之歌
3上一版  下一版4
 
坚持梦想 做中华美食文化的传承者
冷加工班的“热”乎劲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4年6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冷加工班的“热”乎劲

 

盛夏时节,似火的骄阳炙烤着大地。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公司北京工电大修段焊轨基地的厂房内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冷加工班的作业人员正认真对钢轨焊头区域进行检测。“探伤完毕,开车!”随着电台中的一声指令传出,焊接车间流水线上又一根500米长钢轨被运送到存轨台,等待被运往朔黄线换轨现场。

“咱们检测的这批焊头关乎集中修线路质量,大家要打起精神来,一定把控好焊头质量!”班组长王二三一边给大伙鼓劲,一边熟练地拿着电子平尺对焊头区域进行测量。

冷加工班作为钢轨焊接出厂前检测的最后一道工序,主要负责对每一个钢轨焊头进行内部质量和外观轮廓的检测和整修,相当于焊头的“体检师”。班组职工的工作质量直接决定着线路的安全性和旅客乘车的舒适度。

班组21人,平均年龄却不到35岁,基本都是“90后”的小伙子。为了确保集大原线、朔黄线等供轨需求,现在他们每天的工作量要比原来增加了近40%,上半年以来,他们每天几乎都要干到零点以后。全员加班加点,车间里处处都是一片繁忙景象。

工作量增加了,可工作质量一点也不能打折扣,尤其是集大原线这样的新建铁路,标准还要更高。每一个焊头的冷加工处理都要经过调直、精磨、探伤、外观检测的四道工序;用到的机器、仪表足有五六种;焊头的精度更是要严格控制在0.01毫米以内,任何细微的疏忽都会造成焊头不合格,直接关系着列车的运行安全。钢轨焊头的冷加工处理看似简单,实际却非常考验职工的技术水平,可以说既是细致活更是技术活。

“留心打磨一定要彻底”“注意对位别出现错口”“盯住数据参数走势”“检查工作面是否清洁”,王二三和班组职工的严谨细致在整个车间都是出了名的。在一次对钢轨接头精磨后,轨头非工作边圆弧处有一条微小的“毛棱”,虽然误差值仍在临界值容许范围内,也符合相关要求,并不影响钢轨焊缝质量,可职工们却在这个问题上较起了真。他们几次调整精磨机工艺参数,改变原有打磨方式,由“半打磨”调整为“全打磨”。经过“全打磨”工艺后,钢轨轨头表面更加光滑,外观质量也明显提高。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升技术、练就本领。牛犇、王二三、张思远等人初来班组时,技术业务底子薄弱。“调直时需要把握哪几个部位”“探伤时需要控制哪几个参数”“精磨时需要注意哪几个关键点”……几个小伙子一有空就聚在一起探讨业务难题,白天跟着老师傅在厂房里忙着检测钢轨焊头,晚上抱着技术业务书籍,琢磨焊头检测知识。一个多月下来,几个小伙子就写出了厚厚一摞学习笔记。他们还将焊头检测的全过程分解成单一的控制单元,自制了焊头检测整修工作流程图,并分项分节点明确关键,使钢轨焊头的冷加工处理过程更加简单易操作,焊头检修的质量也得到保证。

正是凭借着一股子钻劲和认真劲,这群年轻人很快成为了车间的中坚力量,不但加班时抢着干,业务上也都成了“小专家”。“90后”的张思远当上了班组的副工长,王二三很快成为了同事们眼中的“技术尖子”,并挑起了班组“当家人”的担子。

“我们班组是钢轨出厂前检验的最后一道工序,必须保证焊头平直度达标,这样才能提升列车乘坐舒适度。”王二三说。下午6时,太阳已不似正午那样刺眼,这帮“90后”“钢轨体检师”们检完最后一个焊头,一行人向食堂走去,略微西斜的阳光将他们的影子拉长……

□本报记者 彭程 通讯员 吴佳泽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