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新业态变“新常态” 劳动权益亟待规范
老年大学“一座难求”是道民生考题
用更多公共资源 为公众服务
网络迷信
保健品不是药 应成大众共识
普及AED“配起来”更要“用起来”
推动“停车共享” 需下“绣花”功夫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0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普及AED“配起来”更要“用起来”

 

9日上午,北京市政协开展“改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监督性视察活动。对市政协委员指出的在公共场所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问题,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利用3年时间在重点公共场所按照标准配置AED。(10月10日《北京青年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AED可以令急救事半功倍,但是急救终究离不开“人”这个决定因素。此前,就有媒体作过调查,调查显示,市民对AED的知晓率低,敢用、会用的更少。的确,这是AED普及无法回避的话题,AED配了却用不了,面对再牛的神器也只能叹气。所以,公共场所普及AED,“配起来”是基础,“用起来”才是目的。

一方面,急救服务应当随AED在公共场所配置同步延伸,纳入到城市院前急救体系网络中来,组建专业应急队伍,配设专业急救站点,同时,促进急救服务融入到场所服务,将场所更多工作人员通过专门培训武装起来,成为兼职的急救人员,提高应急的效率就会翻倍。

另一方面,推动急救能力向普通人群的延伸,加强急救技能的社会教育与普及,逐步让公共场所AED成为多数人能用的设备,会用的人多了,自然能实现效用的最大化。总之,只有更多的人会用AED,神器才有用武之地,也只有如此,使用者才能有底气敢于去救人,才能促进急救专业与互助立体层级的形成。普及AED,相比于“用起来”,“配起来”不过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提高市民整体急救能力还得久久为功。

□木须虫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