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北京城市副中心详细规划获中央批复
和田群众家门口看病就医
效益增工资增 效益降工资降
吴裕泰安溪打造有机生态茶园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城市副中心详细规划获中央批复

 

2019年新年来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标志着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迈出了新的重要一步。党中央、国务院的批复共11条,是未来城市副中心建设的总纲领、总指南。文本共七章72条,是将来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具体要求。

规划明确了打造三个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城市副中心是北京新两翼中的一翼,未来将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

规划提出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彰显人文魅力、富有城市活力的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建设低碳高效的绿色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自然生态的海绵城市,智能融合的智慧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公平普惠的宜居城市。

规划明确了城市副中心的规模与结构。严格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减量发展要求。到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30万人以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00平方公里左右,地上建筑规模约1亿平方米。坚持以舒适宜居为标准,兼顾城市效率与城市品质,将城市副中心人口密度控制在0.9万人/平方公里以内。坚持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压缩生产空间规模,适度提高居住及其配套用地比重,大幅提高生态空间的规模与质量,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生态空间面积达到总面积的40%左右,同时在城市副中心划定约9平方公里战略留白地区。

规划强调要处理好水与城、蓝与绿、古与今的关系,将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作为城市副中心的主要特色。提出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建设大尺度生态绿化,人均绿地面积达到30平方米。

规划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建设未来没有“城市病”的城区。在绿色出行方面,由以车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坚持公交优先,构建舒适便捷的小街区、密路网,新建集中建设区道路网密度达到10公里/平方公里。

在职住平衡方面,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动态调节住房供给,促进住房供需平衡、职住就近平衡。

在环境治理方面,坚持源头减排、过程管控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强化政府、企业、社会共治,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在公共服务方面,把居民需求放在重要位置,以组团、家园为单元,提供优质均衡的城市公共服务,实现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全覆盖。

□本报记者 李婧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