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用“意外险”替代“工伤险”岂止假聪明
“爱心单间”让爱心温暖如春
未成年人健康上网 亟须监管“净网”
隐形门槛
网购时代要补好 电子商务法这堂课
搭大舞台让“小人物”闪光
治理“呼你死” 要形成监管合力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2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未成年人健康上网 亟须监管“净网”

 

“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于近期成立。”日前,央视披露的这则消息,将网络游戏监管与未成年人保护问题再度引入公众视野。事实上,今年以来,不仅是游戏,各个类型的互联网娱乐平台都面临着日趋严格的监管:4月,有直播平台因传播未成年人不良信息被国家网信办约谈;10月,教育部门印发紧急通知,呼吁家校协作,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12月27日《南方都市报》)

近年来,网络“双刃剑”作用日益明显。一方面,网络可以传播正面声音,宣传科学文化知识,迅速反映社情民意,丰富信息服务,进行社会监督;另一方面,网络作为“自媒体”,也会使非理性声音、谣言、诈骗及淫秽等有害信息大面积传播。现有管理手段已难以适应,这对网络信息安全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成了新的威胁。

可见,保障未成年人健康上网,亟须监管“净网”。首先,网络信息主管部门应积极履责,对遵纪守法、积极传播先进文化的用户以鼓励,对传播有害信息的用户给予限制和惩戒,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查处。同时,应依法将论坛、微博、博客、搜索引擎等具有新闻舆论和社会动员功能业务纳入专项许可范围。比如,网络实名制是杜绝电信诈骗、账号盗窃、虚假信息、垃圾邮件、个人信息泄露等,营造健康信息环境的一个手段。再者,要建立健全对网络舆情的应急预案,对可能引发侵害未成年人利益事件的有害信息的监测、预警、通报、处罚等,应该作出相应的具体规定。

特别是,要通过制度建设,构建完善的、行之有效的网络道德制约体系,监督网络始终坚持清醒自律的态度。网络工作者,需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始终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将高尚的道德情操内化为职业精神。应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并加以政策和法规的引导,提高政府对于虚假、低俗网络信息的技术制约与实质监控。□汪昌莲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