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276项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184亿元
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街巷长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2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京郊农村探索产业融合发展
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位于平谷区峪口镇北部的西营村,有机桃园种出来的大桃一到夏天,就是各大连锁超市的抢手货。大桃走进大型商超,不得不提该村创新的“三位一体”果品经营机制——“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打破传统种植方式,大桃种得好,卖得好,村民集体富裕了起来,2017年人均收入达到了2.7万元。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龙头。像西营村一样,本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年来,通过稳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初步涌现出了一批成效显著、亮点突出、可看可学的典型。这些村庄在产业振兴方面的成功探索,正成为破译首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密码,为京郊农村注入新动力。

“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让村民富起来

“西营村地处浅山区,全村286户人家,共891人,现有劳动力不过400人。2010年以前,用脏乱差形容一点儿不为过。自打2010年以后,我们搞集体规模化经营,很快就富起来了。”西营村党支部书记王忠说,2012年以来,西营村不断探索土地股份合作模式,1050亩耕地仅有40亩在个人手中,其他均已流转回村集体,统一承包给合作社或企业经营规模化果木种植。村里采用“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三位一体”果品经营机制。西营村党支部负责监督、组织、管理,合作社进行规模化、标准化、高端化果品种植运营,农户实现土地流转费、分红、工资等收益。

2012年,西营村有机桃园被认定为“北京名优果品出口示范园”;2015年,西营村有机桃园正式获得有机食品认证。西营村的大桃产品成功打入沃尔玛、山姆会员店、华联、麦德隆等417家连锁超市。目前,西营村村民平均每亩土地年收益达到5000元左右,位于平谷区前列。

西营村村民王永告诉记者,他家有2.7亩土地,全部流转给村集体经营之后,年收入翻了一番。没流转之前,一年也就是1万多元收入,流转给村集体之后,村里不仅给他这1万多元的“保底”年收入,还可以参加村集体的年终分红。他还利用这一年的时间干擅长的瓦匠活儿,可以挣4万元左右“外快”。王永把这种“三位一体”经营模式,比喻成一箭“三”雕。

西营村富裕起来了,村民眼界宽了,共同致富的目标更为坚定。党支部书记王忠透露,未来,西营村将作为瓦赫宁根大学在北京平谷开展大桃产业综合科研示范工程合作基地之一,承载种质保育、种植技术优选、节水设施设备改良、采摘和包装技术研发、土壤改良、农产品安全快速检验检测等,将进一步做精、做强高精尖现代农业和休闲产业,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乡村、美丽田园。

都市型现代农业在京郊农村蓬勃发展

和西营村一样,顺义区龙湾屯镇的柳庄户村也是将农民分散的土地流转到了村集体,但探索的是一条引进休闲观光产业的新路子,2017年,全村人均年收入已达21000余元。如今,走产业致富路的村庄越来越多,如顺义区赵全营镇北郎中村,该村通过腾退养殖业,大力发展以花卉、蔬菜为主的籽种产业,形成了以农业文化为核心,与现有产业相融合的观光休闲农业,2017年北郎中村村民人均收入已达4.5万元;密云区巨各庄镇蔡家洼村通过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社下设生态景区、豆制品加工、蔬菜种植等22家企业,解决村民就业的同时,还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回乡就业;延庆大庄科乡沙塘沟村、门头沟妙峰山镇炭厂村、怀柔喇叭沟门满族乡对角沟门村……不仅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在京郊农村的蓬勃发展,村民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

把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规范引导宅基地盘活利用……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地不断深入,本市正着眼产业振兴,推动农业向绿色、规范、产业融合的方向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休闲农业园区1200余个,民俗旅游接待户8300余户,年接待游客4000万人次以上,42个村有组织地盘活闲置农宅1035套,培育了一批精品民宿,带动集体和农民年增收2000万元。

□本报记者 孙艳 文/ 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