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预计实现GDP增长6.5%左右目标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8年12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预计实现GDP增长6.5%左右目标

 

12月24日,记者从北京市发改委召开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媒体吹风会上了解到,2018年,北京市扎实推进疏功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减量发展成效显现,创新发展势头强劲,高质量发展开局良好。

预计能够实现GDP增长6.5%左右目标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市经济运行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GDP一季度增长6.7%、二季度6.8%、三季度6.7%。2018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能够实现全年同比增长6.5%左右的预期目标。这是在功能疏解、环境治理和结构调整力度持续加大背景下取得的。

今年本市就业形势保持平稳。开展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护航行动”,发放稳岗补贴惠及职工195万名,妥善分流安置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2098人。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帮扶力度,本市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7%,截至11月底新增城镇就业40.3万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8万人,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43%,城镇调查失业率始终保持在5%以下的较低水平。

此外,本市质量效益稳步改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年预计能够实现增长6.5%左右的目标,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増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据介绍,本市发展效率进一步提高,有三个体现发展质量的指标为全国领先: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预计下降3.5%左右、有望连续13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考核任务,能效水平全国领先;人均GDP今年预计超过2万美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4万元/人左右,两次均处于全国领先。

前11个月疏解提升市场和物流中心203个

本市“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扎实有序。坚持疏解与提升并重,更加注重在疏解中增强群众获得感。修订并发布新增产业禁限目录,疏解共识更加深化。1-11月按照“场清地浄”标准拆除违法建设腾退土地6484公顷,疏解提升市场和物流中心203个,疏解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656家。

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城市学院等高校新校区加快建设,天坛医院老院区整体搬迁、新院区正式开诊,北京口腔医院和市疾控中心迁建积极推进,友谊医院通州院区正式开诊、顺义院区完成地基基础施工。腾退土地实现增绿1600公顷,新增一批城市森林公园和休闲公园。出台利用地下空间补充完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的指导意见,建设提升基本便民商业网点1514个、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京津冀协同发展

出台加强城市副中心政策集成创新意见,行政办公区一期主体工程全面竣工,北京学校等配套工程开工建设,第一批市级机关正式入驻。城市绿心完成1000亩绿化工程并基本确定剧院、图书馆和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城市副中心站一体化设计方案和建设机制加快完善。全力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制定“交钥匙”项目实施暂行办法,支持3所学校和1所综合医院建设,对口帮扶4所学校挂牌,签署共建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协议,12家中关村企业入驻。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开局良好。编制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新三年行动计划,签订三地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一体化交通网络加快构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命名,航站楼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新机场高速主体贯通,外围市政配套全面建成,市域内3条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全面消除,兴延高速全线贯通,京津保1小时交通圈顺利实现。“4+N”产业协作取得积极进展,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曹妃甸示范区签约北京项目约130个,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挂牌以来新增注册企业770余家,张承生态功能区绿色产业项目加快落地。加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券在京津冀区域相互衔接、统筹使用,截至11月输出到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39亿元。

出台系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行动计划

今年,北京市编制出台了城市南部地区、回龙观天通苑地区、新首钢地区、乡村振兴等一系列专项行动计划,针对城市发展薄弱地区集中发力,进一步提升区域承载力。城南地区,出台第三轮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回天地区,发布实施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天通苑地区综合文化中心等一批项目已完成移交,自行车专用路等项目开工建设。新首钢地区,制定新首钢打造城市复兴新地标三年行动计划,首钢主厂区北区、东南区开发有序推进,国际人才社区加快建设,海外院士专家北京工作站全面运营。

此外,农村地区,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计划,加快推进1081个美丽乡村创建村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产品绿色优质安全示范区和平谷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生态涵养区,出台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实施意见,统筹实施“两山三库五河”生态保护,系统推进“一城两带多园”绿色发展。

明年推出“9+N”政策2.0版本

据介绍,今年本市制定实施“9+N”系列政策,出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市区两级审批服务事项压缩一半以上,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均达到90%以上,北京在国家营商环境试评价中综合排名第一,推动我国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排名提升32位、改善幅度位列全球前三,项目竣工联合验收机制、涉税业务“全市通办”、市政公用服务企业入驻政务服务中心、市场监管“风险洞察平台”、小微企业获得电力“三零”专项服务等5个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民营企业发展支持力度加大。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坚持普惠性营商环境改善与“一企一策”重点服务相结合,建立市区两级对接服务企业机制和重点企业“综合服务包”制度。全面梳理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和需求,制定五方面69项支持措施,建立总规模超过350亿元的纾困“资金池”。搭建服务企业和项目“双平台”,入库项目超过600个、投资额超过9000亿元,对100多家企业开展了“一对一”服务。

印发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重要举措的行动计划,推出117项改革举措,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态势。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三年两期226项任务基本完成,一批试点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获批全国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全年突破1万亿元。

需求结构优化取得新成效

内需结构进一步优化。落实国家促消费系列政策,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老等服务消费加快发展,线上线下消费快速融合。1-11月实现市场总消费额2.3万亿元、增长7.5%,其中服务性消费额增长11.6%、占比5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网上零售额增长11.2%。投资更加注重补短板、强弱项、优供给,1-11月建安投资增长5.5%,交通基础设施建安投资增长38.4%,保障性住房投资增长49%。出台促进民间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33.3%。

外资外贸增势良好。出台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意见,国内首家外资控股飞机维修合资企业落地运营,1-10月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310家、增长25.7%,实际利用外资144.6亿美元、增长11.1%。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度,完善支持外贸企业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政策措施,1-10月北京地区实现进出口2.2万亿元、增长25.5%,比上半年高出4.8个百分点,“双自主”产品占出口比重21.8%。入境旅游持续回暖,完善144小时过境免签和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1-10月入境旅游人数为340万人次、增长6.7%,连续10个月正增长。

全市实体书店达1011家

本市文化创新活力不断释放。“一核一城三带两区”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坚决落实“老城不能再拆了”指示精神,发布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中轴线申遗综合整治。编制完成大运河、西山永定河、长城三个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先行启动区开工建设,“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扎实推进,箭扣长城南段修缮工程进展顺利。

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布局,编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长期规划,出台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市实体书店达1011家,率先实现农村地区文化设施全覆盖。确定台湖演艺小镇功能定位和运行机制,完成“设计之都”新平台合作意向签约。出台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意见,利用腾退空间建成21个文化产业园区,文创“投贷奖”平台成功对接融资168亿元。

创新创业蓬勃发展。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深入,出台支持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硏发机构实施办法,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个人所得税优惠等改革试点。制定实施引进人才管理办法和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20条新政,大力推进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制度改革,细化人才落户和住房等配套措施,为2300余名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办理引进落户,累计提供人才公租房约8.2万套。“双创”活动非常活跃,成功举办北京“双创周”,在京“双创”示范基地达20个、占全国总数的1/6,中关村创业投资案例数、金额均居全国第一。1-10月中关村示范区实现总收入4.2万亿元、同比增长13.7%。

□本报记者 盛丽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