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公检法系统的“新妙招”
工会搭鹊桥 帮职工牵手幸福
大兴成立特级教师志愿者联盟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12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检法系统的“新妙招”
——直击本市政法改革前沿
 

人少案件多,法院有何高招应对?警方如何在讯问过程中,既能保证嫌疑人的权益,又能提高工作效率?未成年人犯罪后,如何帮他回归社会?这些年,公安、检察院、法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开拓思路,攻克难题,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想尽办法。近日,记者走进公检法三系统的改革前沿,探访近年来司法、执法中的新妙招。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

用最少的人办最多的案

2014年成立的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是全国首家知识产权审判专业机构,集中管辖原由北京市各个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知识产权民事和行政案件。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工作人员介绍,该院目前的收案数量已相当于建院时预估量的四倍,与同期建院的上海和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相比,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总收案量是上海的近7倍、广州的近2倍。

而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建院之初只有100人的编制。面对“人案矛盾”“事多人少”的突出问题,如何提高效率,完成日益增加的审判工作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工作人员介绍,“我们法院建院之初全院编制100人,只有15个人是行政人员,尽最大可能将人力用于审判工作中。”为了提高效率,2017年8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开展《卷宗全过程整理运维服务外包项目》《送达服务外包项目》《诉讼指导外包项目》三个审判程序性辅助服务外包试点项目。项目外包缓解了审判团队的工作压力,把法官助理、书记员从纷繁复杂的程序和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据统计,截至今年11月底,项目共接收诉讼档案13507卷,贴电子标签16542个,扫描12159卷,共计2478075页。三个试点项目的实施运行,为法官助理和书记员在案卷整理归档、诉讼材料收转、法律文书送达等方面节省了40%的工作量,日均每人节省3.2小时,年均每人节省835小时。同时在案件档案质量、诉讼材料收转规范性以及文书送达及时性等方面都有了大幅提升。

截至今年10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累计结案11658件。与本市其他四个中院相比,在法官人均结案数量上,知识产权法院是其他中院法官人均结案数量的2至3倍。

朝阳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

嫌疑人一进门就进入全监控状态

走进朝阳公安分局的“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记者才了解到,警方办理刑事案件,已经实现了全封闭、全监控、一站式的办理案件模式。

工作人员介绍,朝阳区执法管理办案中心占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分为五层。在大厅登记台有三件物品,分别是高清智能摄像头、智能手环和智能门禁卡。嫌疑人被带到登记大厅后,警方通过使用高清摄像头和后台系统对嫌疑人核实身份,给他佩戴智能手环。“智能手环具有三大功能:一是信息绑定功能。将嫌疑人的人员基础信息、案件基础信息以及全部的办案流程,都通过手环在系统内进行绑定存储。二是音视频监控自动绑定激活功能。嫌疑人佩戴手环走到任何一个点位,离他最近的音视频监控系统会被手环自动激活,录制嫌疑人当时的情况,并进行存储。三是异动报警工具。嫌疑人一旦超出安全区域、超过限高、身体剧烈运动、破坏性打开等情况,都会触发报警,保证看管工作的绝对安全。”通过这只手环,只要犯罪嫌疑人进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就进入了全天候无死角的视频监控区,确保嫌疑人的合法权利得到保障。

“智能门禁卡是警察佩戴的。”工作人员介绍,将办案民警信息录入智能门禁卡后,与嫌疑人佩戴的智能手环进行绑定,可以通过系统实时监控警察和他所负责的嫌疑人的动态位置。办案中心还有检察院派驻的检察室,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可监督办案经过,规范办案程序。

另外,办案中心还设有体检中心,不仅为办案区提供24小时的紧急医疗救助,而且提供进入看守所及拘留所前的血常规及血压等五项采集检查,免去了办案单位送嫌疑人去看守所二次体检的步骤;中心还引入未成年人社工矫正帮教;中心一层设置伤情鉴定中心,值班法医提供24小时人身伤情鉴定服务;中心设立律师接待室,律师周一至周五工作时间值守,为嫌疑人提供法律援助。在遇到疑难案件时,办案中心可实现法制、预审方面的专家与办案民警远程视频“会诊”,并指导办案民警外围取证、采取相应讯问策略等,办案民警不必再到法制、预审等部门现场咨询。

据了解,目前全市已建成16家公安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到今年年底,将增加至19家。

西城区检察院:

考察帮教助迷途少年回归社会

1989年西城区人民检察院设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查起诉办案组,开启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专业化办理的道路。2011年底,西城检察院未成年人案件检察处成立,实行未成年人案件“捕、诉、监、防”一体化的办案模式。

2012年,西城区检察院借助社会力量,开始在北京市搭建了首个“无差别化”考察帮教平台。未成年人案件检察部副主任冯苗苗介绍,检察机关开展的考察帮教,主要是指对于未成年人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规定的犯罪,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起诉条件,但有悔罪表现的,可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对该未成年人,检察机关将对其进行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考察帮教,考察顺利通过则应当对涉罪未成年人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然而在实践中,一些涉案的未成年人是外地户籍,在北京缺少监护条件,如何进行“考察帮教”呢?

2012年,西城区检察院与其他单位合作,成立了两个集法制教育、挽救帮教、心理辅导、监督考察为一体的考察场所,为实现对本地户籍和外地户籍未成年人“无差别对待”奠定了基础。第一个是西城区检察院与团区委、明苑集团成立的明苑新起点实践中心,第二个是与团区委、仁助社工事务所(2013年7月变更为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合作成立的仁助新起点实践中心。

根据涉罪未成年人的监护条件,西城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案件审理部门将考察对象分为三类,针对不同对象实施不同的考察模式:对于在校学生,主要在学校进行考察;对于本市户籍的非在校生及外地户籍在京有监护条件的未成年人,主要在仁助(后为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新起点实践中心进行考察;对于外地籍在京无职业、无固定住所、无监护条件的未成年人,在明苑新起点实践中心进行考察。这样的考察模式,为涉罪未成年人继续学业、选择就业等提供了帮助。

西城区检察院还将社工、社会学专家教授引入整个检察诉讼环节,从批捕案件受理到审查起诉、社区矫正监督、结案后回访,全程协助检察人员开展考察帮教,为未成年人回归社会提供了专业指导。

五年来,西城检察院共对31名涉罪未成年人开展附条件不起诉帮教考察,均已顺利回归社会无再犯罪情况发生,其中有人考上大学,有人出国留学,也有人与考察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五年来,西城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明显下降趋势(2016年比2012年同期下降70%以上)。2016年9月在北京市检察机关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中,更名为未成年人案件检察部。目前,西城区检察院帮教的近百名涉罪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走上了人生新的起点。

□本报记者 李婧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